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度量及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 第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相关定义及其内涵 | 第20-35页 |
2.1 保障房的定义内涵及主要问题 | 第20-26页 |
2.1.1 我国保障房的定义及其发展 | 第20-21页 |
2.1.2 我国保障房主要类型 | 第21-23页 |
2.1.3 我国保障房社区概念及其主要问题 | 第23-26页 |
2.2 社会认同的定义及内涵 | 第26-29页 |
2.2.1 社会认同的概念 | 第26-27页 |
2.2.2 基于社会范畴化的社会认同 | 第27-28页 |
2.2.3 基于自我分类理论的社会认同 | 第28-29页 |
2.3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定义及内涵 | 第29-34页 |
2.3.1 保障房社区居民 | 第29-31页 |
2.3.2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 | 第31-32页 |
2.3.3 保障房社区居民社会认同的意义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形成路径 | 第35-46页 |
3.1 社会认同路径 | 第35-39页 |
3.1.1 社会认同产生的条件 | 第35-36页 |
3.1.2 社会认同产生的路径原理 | 第36-37页 |
3.1.3 社会范畴化和自我分类路径 | 第37-39页 |
3.2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会范畴化路径 | 第39-42页 |
3.2.1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会分类 | 第41-42页 |
3.2.2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会比较 | 第42页 |
3.2.3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积极区分 | 第42页 |
3.3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自我分类路径 | 第42-45页 |
3.3.1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自我认知 | 第44页 |
3.3.2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自我价值 | 第44页 |
3.3.3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自我期望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度量评价模型 | 第46-59页 |
4.1 社会认同度量分析 | 第46-48页 |
4.1.1 社会认同度量的主要方法 | 第46-47页 |
4.1.2 社会认同度量的单维度与多维度 | 第47-48页 |
4.2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度量 | 第48-53页 |
4.2.1 保障房社区居民社会认同度量的内涵 | 第48-49页 |
4.2.2 保障房社区居民社会认同度量维度 | 第49-51页 |
4.2.3 保障房社区居民社会认同度量模型 | 第51-53页 |
4.3 保障房社区居民社会认同度量指标确认 | 第53-54页 |
4.3.1 社会认同度量问卷设计 | 第53页 |
4.3.2 效度和信度检验 | 第53-54页 |
4.4 保障房社区居民度量指标体系权重确认 | 第54-56页 |
4.4.1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 第54-55页 |
4.4.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5页 |
4.4.3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55-56页 |
4.5 保障房社区居民社会认同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56-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59-68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59-60页 |
5.2 丁家庄保障房社区居民社会认同评价 | 第60-64页 |
5.2.1 丁家庄保障房社区居民调研基本情况 | 第60-61页 |
5.2.2 隶属度和权重的确定 | 第61-63页 |
5.2.3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 第63-64页 |
5.3 丁家庄保障房社区居民社会认同评价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5.4 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提升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68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68-69页 |
6.2.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1 | 第78-80页 |
附录2 | 第80-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