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特性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缩写词及中英文对照第9-10页
1 前言第10-15页
    1.1 玉米的生理成熟期第10-11页
    1.2 玉米子粒的脱水特性第11-12页
        1.2.1 玉米子粒的自然脱水速率第11页
        1.2.2 脱水速率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系第11-12页
        1.2.3 玉米子粒自然脱水速率的遗传研究第12页
    1.3 玉米子粒的含水率第12-13页
        1.3.1 收获时子粒的含水率第12页
        1.3.2 相关农艺性状对子粒含水率的影响第12-13页
    1.4 数量性状关联分析第13页
        1.4.1 关联分析第13页
        1.4.2 基因芯片技术第13页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1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5-19页
    2.1 试验材料及田间试验设计第15页
    2.2 农艺性状表型鉴定第15-16页
        2.2.1 生理成熟期第15页
        2.2.2 自然脱水速率及收获时子粒的含水率第15页
        2.2.3 其他农艺性状的鉴定第15-16页
    2.3 玉米自交系全基因组基因型的鉴定第16-18页
        2.3.1 DNA提取、纯化及质量检测第16页
        2.3.2 试剂的配制第16-17页
        2.3.3 SNP芯片检测和质量控制第17-18页
    2.4 数据处理第18-19页
        2.4.1 表型数据分析第18页
        2.4.2 群体结构分析第18页
        2.4.3 LD分析第18页
        2.4.4 关联分析第18-1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9-44页
    3.1 玉米自交系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第19-24页
        3.1.1 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第19-21页
        3.1.2 农艺性状间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第21-24页
    3.2 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表型的方差分析和遗传力分析第24-26页
    3.3 群体结构及不同亚群间的差异分析第26-29页
        3.3.1 群体结构第26-27页
        3.3.2 不同亚群生理成熟后子粒脱水特性间的差异分析第27-29页
    3.4 LD水平分析第29页
    3.5 关联分析第29-44页
        3.5.1 生理成熟期、子粒自然脱水速率、收获时子粒含水率的关联分析第29-35页
        3.5.2 其他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第35-44页
4 讨论第44-47页
    4.1 相关农艺性状与玉米自交系脱水特性的关系第44页
    4.2 玉米自交系的表型的多样性和遗传力水平分析第44页
    4.3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特征分析第44-45页
    4.4 玉米自交系脱水特性相关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第45-47页
        4.4.1 玉米自交系生理成熟期的遗传分析第45页
        4.4.2 玉米自交系子粒自然脱水速率的遗传分析第45-46页
        4.4.3 玉米自交系收获时子粒含水率的遗传分析第46-47页
5 结论第47-49页
    5.1 玉米自交系生理成熟期、子粒自然脱水速率、收获时子粒含水率及其他相关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第47页
    5.2 玉米自交系的表型多样性及遗传力解析第47页
    5.3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特性第47页
    5.4 与玉米生理成熟期后脱水特性及相关性状的SNP分子标记的挖掘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浸式分体冷却变压器温度场试验及三维模拟仿真研究
下一篇:影响地黄连作关键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与组织培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