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0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1.2.2 有关跆拳道竞赛规则变化动因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2.3 近年竞赛规则的修改对技术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4 近年来技术运用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2.5 跆拳道运动竞赛规则的演变 | 第15-18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2.2.2 专家访谈法 | 第20页 |
2.2.3 录像观察法 | 第20-21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21页 |
2.2.5 逻辑分析法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9页 |
3.1 十二届与十三届全运会竞赛规则对比 | 第22-24页 |
3.2 竞赛规则的变化对女子跆拳道冠军技术运用的影响与分析 | 第24-37页 |
3.2.1 两届全运会跆拳道女子各级别冠军运动员整体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 第24-27页 |
3.2.2 两届全运会女子跆拳道各级别冠军运动员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 第27-35页 |
3.2.3 两届全运会跆拳道女子各级别冠军运动员击头与击打躯干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3.2.4 两届全运会跆拳道女子各级别冠军运动员犯规判罚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3.3 竞赛规则的变化,女子运动员技术发展方向 | 第37-39页 |
3.3.1 基础技术为主,难度技术为辅全面发展 | 第37页 |
3.3.2 击头、击打躯干并重 | 第37-38页 |
3.3.3 进攻、防守结合 | 第38页 |
3.3.4 运动员技术使用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 第38页 |
3.3.5 连击技术使用增多 | 第38-39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9-40页 |
4.1 结论 | 第39页 |
4.2 建议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