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的重点 | 第14页 |
1.3.2 研究的难点 | 第14页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5-26页 |
2.1 服务外包内涵 | 第15页 |
2.2 服务外包产业内涵和分类 | 第15-17页 |
2.2.1 服务外包产业内涵 | 第15-16页 |
2.2.2 服务外包产业分类 | 第16-17页 |
2.3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经典理论 | 第17-20页 |
2.3.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7-18页 |
2.3.2 代理成本理论 | 第18页 |
2.3.3 资源基础理论 | 第18-19页 |
2.3.4 资源依赖理论 | 第19页 |
2.3.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19页 |
2.3.6 对理论的评价 | 第19-20页 |
2.4 服务外包产业空间异质性研究 | 第20-25页 |
2.4.1 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城市的空间区域划分 | 第20-21页 |
2.4.2 服务外包产业空间异质性定性研究 | 第21页 |
2.4.3 服务外包产业空间异质性定量研究 | 第21-24页 |
2.4.4 服务外包产业空间异质性研究总结 | 第24-25页 |
2.5 文献述评 | 第25-26页 |
3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总体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26-32页 |
3.1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总体状况 | 第26-29页 |
3.1.1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状况 | 第26-27页 |
3.1.2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主要来源地 | 第27-28页 |
3.1.3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3.2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 第29-32页 |
4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空间异质性实证分析 | 第32-59页 |
4.1 空间异质性概念介绍 | 第32页 |
4.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2-34页 |
4.2.1 指标选取 | 第32-33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4.3 实证检验结果 | 第34-43页 |
4.3.1 统计检验 | 第34-35页 |
4.3.2 变量共同度 | 第35页 |
4.3.3 因子提取 | 第35-40页 |
4.3.4 因子载荷矩阵及因子命名 | 第40-41页 |
4.3.5 因子评分 | 第41-43页 |
4.4 综合得分 | 第43-46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59页 |
4.5.1 基于服务外包产业综合竞争力异质性的实证结分果分析 | 第46-49页 |
4.5.2 基于商业环境异质性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4.5.3 基于经济环境异质性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4.5.4 基于教育水平异质性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4.5.5 基于政府作用异质性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4.5.6 基于经济开放度异质性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 结论和建议 | 第59-62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建议 | 第60-61页 |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