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

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的构建及茶叶农药残留检测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1 绪论第13-35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农药残留检测现状第15-23页
    1.3 光化学比色原理及技术第23-32页
        1.3.1 光化学比色第23-24页
        1.3.2 图像比色技术第24-29页
        1.3.3 基于比色法的农药残留检测现状第29-32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32-35页
        1.4.1 本文研究目的第32页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1.4.3 本文创新点第33-35页
2 植物酯酶的制备及敏感性研究第35-75页
    2.1 引言第35页
    2.2 实验部分第35-41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35-36页
        2.2.2 实验方法第36-4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1-73页
        2.3.1 植物酯酶的制备第41-58页
        2.3.2 酯酶的稳定性及其对农药的敏感性第58-63页
        2.3.3 酯酶与农药的模拟对接第63-73页
    2.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3 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系统的设计及构建第75-91页
    3.1 引言第75页
    3.2 试剂与仪器第75-76页
    3.3 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系统的设计及构建第76-85页
        3.3.1 酯酶比色传感阵列设计思路第76页
        3.3.2 基于颜色强度分析的单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系统构建第76-81页
        3.3.3 基于交叉响应机制的双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系统构建第81-85页
    3.4 酯酶比色阵列系统工作条件探索第85-89页
        3.4.1 单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系统第85-87页
        3.4.2 双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系统第87-89页
    3.5 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的适用范围第89页
    3.6 本章小结第89-91页
4 基于单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的茶叶中农药检测研究第91-105页
    4.1 引言第91页
    4.2 实验部分第91-93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91-92页
        4.2.2 实验方法第92-9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3-104页
        4.3.1 农药浓度与颜色强度的关系曲线第93-99页
        4.3.2 基于单酯酶比色阵列系统的茶叶中农药检测第99-102页
        4.3.3 准确度、精密度和重现性分析第102-104页
    4.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5 基于双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的农药定性及半定量检测研究第105-131页
    5.1 引言第105页
    5.2 实验部分第105-107页
        5.2.1 试剂与仪器第105-106页
        5.2.2 实验方法第106-10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7-129页
        5.3.1 农药标样的定性检测第107-115页
        5.3.2 茶叶中农药的定性检测第115-118页
        5.3.3 农药定性和半定量检测的自动分类器构建第118-129页
    5.4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6 基于双酯酶比色传感阵列的茶叶农药定量检测研究第131-147页
    6.1 引言第131页
    6.2 实验部分第131-132页
        6.2.1 试剂与仪器第131-132页
        6.2.2 实验方法第132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2-146页
        6.3.1 农药浓度与阵列差谱欧氏距离的关系曲线第132-134页
        6.3.2 农药定量检测模型的构建第134-137页
        6.3.3 基于双酯酶比色阵列系统的茶叶中农药检测第137-144页
        6.3.4 准确度、精密度和重现性分析第144-146页
    6.4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47-151页
    7.1 总结第147-148页
    7.2 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48-151页
致谢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9页
附录第169页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69页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俄运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股权投资价值分析
下一篇:莱氏野村菌高效基因敲除体系的建立和三个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