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1.2 选题的研究内容 | 第8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2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2-19页 |
| 2.1 云计算的概念、特征及主要模式 | 第12-13页 |
| 2.2 云计算服务交易模式与传统电子商务商品交易模式的区别 | 第13-15页 |
| 2.3 跨国云计算服务营业利润课税权分配规则适用面临的困境 | 第15-17页 |
| 2.4 美国Piedras Negras案对解决跨国云计算服务营业利润课税权分配问题的启示 | 第17-19页 |
| 第3章 常设机构原则及其与云计算服务的不适应性 | 第19-25页 |
| 3.1 跨国云计算服务营业利润课税权分配的传统原则——常设机构原则 | 第19-20页 |
| 3.2 跨国云计算服务营业利润课税权分配的传统原则与云计算服务的不适应性 | 第20-25页 |
| 3.2.1 云计算服务不具备常设机构原则指导下实体经济的基础 | 第23页 |
| 3.2.2 常设机构原则导致云避税港的恶性税收竞争 | 第23-24页 |
| 3.2.3 常设机构原则与现代云计算技术的要求相矛盾 | 第24-25页 |
| 第4章 跨国云计算服务营业利润课税权分配之“整体事实”规则 | 第25-27页 |
| 4.1 “整体事实”规则的含义 | 第25页 |
| 4.2 “整体事实”规则的合理性 | 第25-27页 |
| 4.2.1 “整体事实”规则与税收方法理论的关系 | 第25页 |
| 4.2.2 “整体事实”规则与国家功能之间的关系 | 第25-27页 |
| 第5章 “整体事实”规则基础之上跨国云计算服务营业利润课税权的分配 | 第27-34页 |
| 5.1 跨国云计算服务营业利润课税权主体的确定 | 第27-29页 |
| 5.1.1 跨国云计算服务营业利润课税权主体的选择原则——“贡献”原则 | 第27-28页 |
| 5.1.2 跨国云计算服务营业利润课税权主体的排除——服务器所在地 | 第28页 |
| 5.1.3 跨国云计算服务营业利润课税权主体的实例展示 | 第28-29页 |
| 5.2 跨国云计算服务营业利润税收利益的分配方案——预扣税与再分配相结合的方案 | 第29-34页 |
| 5.2.1 单纯的预扣税方案及其不合理性 | 第29-30页 |
| 5.2.2 预扣税与再分配相结合的方案之具体内容 | 第30-31页 |
| 5.2.3 预扣税与再分配相结合的方案之可行性 | 第31-34页 |
| 结语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