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渐渗系盐碱胁迫应答与发育调控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5页
    1. 植物叶、根的发育机制研究进展第15-19页
        1.1 叶发育的调控机制第15-17页
        1.2 根系发育的调控机制第17-19页
    2. 植物耐盐碱机制研究进展第19-23页
        2.1 植物对盐胁迫的应答机制第19-21页
        2.2 植物碱胁迫应答研究进展第21-22页
        2.3 发育过程与盐碱胁迫应答的关系第22-23页
    3. miRNA与发育调控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第23-26页
        3.1 miRNA功能的研究进展第23-25页
        3.2 小麦miRNA的研究现状第25-26页
    4. NAC类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第26-30页
        4.1 植物NAC类转录因子的功能调控第26-28页
        4.2 NAC与植物发育和胁迫应答第28-29页
        4.3 小麦中NAC的研究进展第29-30页
    5. 线粒体功能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第30-34页
        5.1 线粒体与能量代谢第30-31页
        5.2 线粒体与ROS稳态第31页
        5.3 线粒体逆行调控第31-32页
        5.4 线粒体蛋白BCS1第32-33页
        5.5 线粒体蛋白LETM第33-34页
    6. 立题依据第34-35页
第二章 小麦渐渗系转录组的发育与盐碱胁迫应答特征第35-52页
    1 引言第35页
    2 实验材料第35页
    3 实验方法第35-36页
        3.1 小麦的培养和处理第35页
        3.2 转录组数据分析第35-36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6-49页
        4.1 SR3发育与盐胁迫差异表型的转录组分析第36-42页
        4.2 SR4根系发育与盐、碱胁迫差异表型的转录组分析第42-49页
    5 讨论第49-52页
        5.1 氧化稳态与小麦生长发育和盐胁迫应答密切相关第49-50页
        5.2 能量代谢可能与盐胁迫应答和发育过程均关系密切第50-51页
        5.3 转录调控参与调控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过程第51-52页
第三章 miRNA与小麦根系发育及盐碱胁迫调控第52-79页
    1 引言第52页
    2 实验材料第52-53页
        2.1 植物材料第52页
        2.2 菌株和载体第52-53页
    3 实验方法第53-56页
        3.1 植物材料培养和处理第53页
        3.2 叶片电导率测定第53页
        3.3 sRNA测序和降解组测序第53-54页
        3.4 测序数据分析第54页
        3.5 qRT-PCR第54-55页
        3.6 烟草GUS实验第55页
        3.7 RLM 5'-RACE实验第55-56页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6-75页
        4.1 渐渗系胁迫与发育表型分析第56-58页
        4.2 sRNA高通量测序第58-61页
        4.3 miRNA的差异表达分析第61-65页
        4.4 miRNA靶基因的预测和鉴定第65-67页
        4.5 miRNA靶基因的功能分析第67-75页
    5 讨论第75-79页
        5.1 ROS可能参与miRNA对发育和盐碱胁迫应答的调控第75-76页
        5.2 miRNA对发育和盐碱胁迫应答的调控与能量代谢关系密切第76-77页
        5.3 miRNA调控小麦发育或胁迫应答过程中的信号转导第77页
        5.4 转录调控普遍涉及miRNA对发育或胁迫应答的调控过程第77-79页
第四章 小麦渐渗系调控盐碱胁迫抗性与发育的关键基因通路第79-116页
    1 引言第79-80页
    2 实验材料第80页
        2.1 植物材料第80页
        2.2 菌株和载体第80页
    3 实验方法第80-88页
        3.1 植物材料培养和处理第80-81页
        3.2 叶片侧量与叶细胞观测第81页
        3.3 ROS含量检测第81-82页
        3.4 qRT-PCR第82页
        3.5 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第82页
        3.6 转录组数据分析第82-83页
        3.7 进化分析第83页
        3.8 亚细胞定位第83页
        3.9 EMSA实验第83-84页
        3.10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 assay)第84-85页
        3.11 酵母双杂交第85页
        3.12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第85-86页
        3.13 蛋白-蛋白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第86页
        3.14 Western Blot第86页
        3.15 ATP含量检测第86-87页
        3.16 淀粉染色和定量检测实验第87页
        3.17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核倍性第87-8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88-111页
        4.1 Tasro1与SR3叶片发育促进有关第88-89页
        4.2 Tasro1的互作蛋白TaSIN负调控叶片尺寸第89-91页
        4.3 TaSIN调控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第91-94页
        4.4 小麦BCS1同源基因参与调控叶片发育第94-99页
        4.5 Ta BCS1b的互作蛋白TaLETM2参与调控叶片发育第99-104页
        4.6 Tasro1 -TaSIN-TaBCS1b-TaLETM2对ROS的调控作用第104-105页
        4.8 Tasro1-TaSIN-TaBCS-1b-TaLETM2影响ATP合成和淀粉积累第105-108页
        4.9 TaSIN-TaBCS1b-TaLETM2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第108-111页
    5 讨论第111-116页
        5.1 能量稳态是调控叶片尺寸的重要因子第111-112页
        5.2 TaBCS1-TaLETM2共同调控能量稳态第112页
        5.3 Tasro1与TaSIN相互拮抗地调控叶片尺寸第112-113页
        5.4 小麦叶片尺寸调控与细胞周期和叶细胞倍性有关第113-114页
        5.5 Tasro1-TaSIN同时调控叶片发育与盐胁迫应答第114-116页
总结第116-117页
附表第117-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4页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34-135页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项目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光谱数据与SAFY-FAO作物模型同化的冬小麦生长监测与模拟研究
下一篇:中国野生葡萄芪合成酶基因表达与抗白粉病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