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Cytophaga hutchinsonii热激蛋白ChuDegQ的性质研究及肽聚糖相关脂蛋白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14-19页
Abstract第19-24页
缩写词表第25-26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26-46页
    1.1 纤维素的开发和利用第26页
    1.2 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第26-27页
        1.2.1 纤维素降解真菌第26-27页
        1.2.2 纤维素降解细菌第27页
    1.3 纤维素酶第27-28页
    1.4 纤维素降解机制第28-30页
        1.4.1 游离纤维素酶协同机制第28页
        1.4.2 纤维小体降解机制第28-29页
        1.4.3 第三种降解机制第29-30页
    1.5 IX型分泌系统第30-31页
    1.6 DegQ第31-37页
        1.6.1 原核生物中htrA的功能第31-32页
        1.6.2 真核生物中htrA的功能第32页
        1.6.3 htr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2-37页
    1.7 Tol-Pal system第37-41页
        1.7.1 Tol-Pal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7-38页
        1.7.2 Pal的结构和功能第38-39页
        1.7.3 外膜囊泡(OMVs)第39-41页
    1.8 Cytophaga hutchinsonii研究背景第41-44页
        1.8.1 Cytophaga hutchinsonii的分类学地位及特征第41-42页
        1.8.2 Cytophaga hutchinsonii的研究进展第42-44页
    1.9 论文立题和工作思路第44-46页
第二章 热激蛋白ChuDegQ的性质研究第46-78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46-57页
        2.1.1 菌种与质粒第46-47页
        2.1.2 实验中用到的引物第47页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7-48页
        2.1.4 培养条件第48-49页
        2.1.5 分子生物学反应体系及操作第49-50页
        2.1.6 E.coli感受态的制备及热激转化第50页
        2.1.7 蛋白序列分析第50-51页
        2.1.8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第51-52页
        2.1.9 SDS-PAGE凝胶电泳第52-53页
        2.1.10 蛋白酶活力测定第53-54页
        2.1.11 类伴侣活力的测定第54页
        2.1.12 复性MalS能力的测定第54-55页
        2.1.13 Lysozyme活力的测定第55页
        2.1.14 周质空间蛋白的提取方法第55-56页
        2.1.15 外膜蛋白的提取方法第56页
        2.1.16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第56页
        2.1.17 LC/MS-MS实验流程和数据分析第56-57页
    2.2 实验结果第57-74页
        2.2.1 C.hutchinsonii ChuDegQ的序列分析第57-59页
        2.2.2 ChuDegQ的异源表达和纯化第59-60页
        2.2.3 ChuDegQ的基本性质第60-62页
        2.2.4 ChuDegQ识别底物的特点第62-64页
        2.2.5 ChuDegQ聚合状态的变化第64-65页
        2.2.6 三聚体和笼形结构的酶活力和分子伴侣功能比较第65-69页
        2.2.7 ChuDegQ与EcDegQ和EcDegP酶活力的比较第69-72页
        2.2.8 ChuDegQ在C.hutchinsonii中的底物第72-74页
    2.3 讨论第74-78页
        2.3.1 ChuDegQ是一个htrA家族蛋白第74-75页
        2.3.2 不同聚集状态下的ChuDegQ的蛋白酶活力和伴侣活力第75-76页
        2.3.3 ChuDegQ的模型图第76-78页
第三章 C. hutchinsonii肽聚糖相关脂蛋白的功能研究第78-108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78-91页
        3.1.1 菌种和质粒第78-79页
        3.1.2 实验中用到的引物第79-81页
        3.1.3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81-82页
        3.1.4 培养条件第82页
        3.1.5 分子生物学反应体系及操作第82-83页
        3.1.6 E.coli感受态的制备及热激转化第83页
        3.1.7 C. hutchinsoni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电击转化第83-84页
        3.1.8 再生无定形纤维素(RAC)的制备第84页
        3.1.9 C.hutchinsonii生长曲线的测定第84-86页
        3.1.10 纤维素利用率的测定第86页
        3.1.11 XRD测定纤维素粉的结晶度第86页
        3.1.12 滤纸降解实验第86-87页
        3.1.1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使用第87页
        3.1.14 纤维素酶活测定第87-88页
        3.1.15 药敏实验第88页
        3.1.16 囊泡的定量第88-89页
        3.1.17 蛋白定位第89-90页
        3.1.18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0-91页
    3.2 结果第91-105页
        3.2.1 C.hutchinsonii peptidoglycan-associated lipoprotein (Pal)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1-93页
        3.2.2 C. hutchinsonii pal突变株的表型研究第93-96页
        3.2.3 pal的敲除影响C.hutchinsonii降解纤维素结晶区第96-99页
        3.2.4 pal的敲除影响C.hutchinsonii外膜完整性第99-105页
        3.2.5 CHU_3220的定位第105页
    3.3 讨论第105-108页
第四章 C.hutchinsonii未知功能蛋白基因Hp_4的研究第108-12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108-112页
        4.1.1 菌种与质粒第108-109页
        4.1.2 实验中用到的引物第109页
        4.1.3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09-110页
        4.1.4 培养条件第110-111页
        4.1.5 分子生物学反应体系及操作第111页
        4.1.6 E.coli感受态的制备及热激转化第111页
        4.1.7 C.hutchinsonii感受态的制备及点击转化第111页
        4.1.8 C.hutchinsonii生长曲线的测定第111页
        4.1.9 C.hutchinsonii在软硬琼脂表明的扩散第111页
        4.1.10 滤纸降解检测第111页
        4.1.11 纤维素酶活测定第111页
        4.1.12 C.hutchinsonii外膜蛋白的提取第111-112页
        4.1.13 外膜吸附蛋白的提取第112页
    4.2 实验结果第112-119页
        4.2.1 C.hutchinsonii未知功能蛋白Hp_4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12-113页
        4.2.2 C.hutchinsonii Hp_4突变株的表型研究第113-117页
        4.2.3 Hp_1-Hp_4基因簇的分析第117-119页
    4.3 讨论第119-122页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122-125页
附录第125-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9页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_s α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行星际背景太阳风的三维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