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1.1 糖生物学和糖化学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1.1 糖生物学意义 | 第10页 |
1.1.2 糖化学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 稀有庚糖简介 | 第11-18页 |
1.2.1 稀有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1页 |
1.2.2 稀有庚糖化学合成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2.3 稀有庚糖合成展望 | 第17-18页 |
1.3 异喹啉酮衍生物简介 | 第18页 |
1.3.1 异喹啉酮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 第18页 |
1.3.2 异喹啉酮衍生物的应用 | 第18页 |
1.4 异喹诺酮类衍生物合成方法学研究进展 | 第18-29页 |
1.4.1 通过官能团导向合成异喹啉酮衍生物 | 第19-23页 |
1.4.2 通过氧化偶联反应合成异喹啉酮衍生物 | 第23-29页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稀有庚糖的合成 | 第31-41页 |
2.1 前言 | 第31页 |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1-33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33-40页 |
2.3.1 D-甘露庚糖的合成 | 第33-39页 |
2.3.2 D-葡萄庚糖的合成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异喹啉酮衍生物的合成 | 第41-66页 |
3.1 前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2-44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42-44页 |
3.3 实验内容 | 第44-65页 |
3.3.1 N-烷基(芳基)-N-苯基丙烯酰胺和苯甲醇的氧化偶联反应 | 第45-55页 |
3.3.1.1 实验条件筛选 | 第45-46页 |
3.3.1.2 拓展性反应 | 第46-48页 |
3.3.1.3 控制实验 | 第48页 |
3.3.1.4 实验机理探讨 | 第48-49页 |
3.3.1.5 实验步骤 | 第49页 |
3.3.1.6 产物表征数据 | 第49-55页 |
3.3.2 N-烷基-N-苯基丙烯酰胺和苯亚磺酸钠的氧化偶联反应 | 第55-65页 |
3.3.2.1 实验条件筛选 | 第55-56页 |
3.3.2.2 拓展性反应 | 第56-58页 |
3.3.2.3 控制实验 | 第58-59页 |
3.3.2.4 实验机理探讨 | 第59页 |
3.3.2.5 实验步骤 | 第59-60页 |
3.3.2.6 产物表征数据 | 第60-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硕士在读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83-84页 |
附录A | 第8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