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卓的短信验证码数据保护与追踪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4 各章节安排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安卓系统和隐私保护技术概述 | 第19-31页 |
2.1 安卓系统 | 第19-20页 |
2.2 安卓短信系统 | 第20-22页 |
2.3 安卓虚拟机 | 第22-24页 |
2.3.1 Dalvik虚拟机 | 第22-24页 |
2.3.2 ART虚拟机 | 第24页 |
2.4 安卓进程间通信 | 第24-26页 |
2.5 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CodeTracker系统设计 | 第31-39页 |
3.1 威胁模型 | 第31页 |
3.2 恶意应用分析 | 第31-33页 |
3.2.1 恶意样本获取短信的两种方式 | 第31-32页 |
3.2.2 恶意样本转发短信的两种方式 | 第32页 |
3.2.3 具体的恶意样本分析 | 第32-33页 |
3.3 CodeTracker总体设计思路 | 第33-36页 |
3.3.2 污点标签的定义 | 第34-35页 |
3.3.3 污点标签的传递 | 第35-36页 |
3.3.4 安全策略执行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第四章 CodeTracker系统实现 | 第39-51页 |
4.1 污点标签的定义 | 第39-43页 |
4.2 污点标签的传递 | 第43-47页 |
4.3 安全策略执行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CodeTracker系统测试 | 第51-57页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第51页 |
5.1.1 安卓模拟器上环境搭建 | 第51页 |
5.1.2 真机环境的搭建 | 第51页 |
5.2 功能有效性测试 | 第51-54页 |
5.2.1 安卓模拟机功能流程的测试 | 第51-52页 |
5.2.2 1218 个恶意应用样本的有效性测试 | 第52-54页 |
5.3 性能测试 | 第54-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61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7页 |
6.2 未来的工作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