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1.1 Nimonic80A高温合金简介 | 第9-10页 |
1.1.2 热压缩过程微观组织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3 微观组织介观尺度模拟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6页 |
2 元胞自动机模拟方法 | 第16-22页 |
2.1 元胞自动机的原理 | 第16-19页 |
2.1.1 CA的基本思想 | 第16页 |
2.1.2 CA的构成 | 第16-18页 |
2.1.3 CA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4 CA的分类 | 第19页 |
2.2 元胞自动机在微观组织模拟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2.2.1 CA在晶粒长大模拟过程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2.2.2 CA在动态再结晶模拟过程中的应用 | 第20页 |
2.2.3 CA在静态再结晶模拟过程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Nimonic80A合金晶粒长大CA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22-32页 |
3.1 建模过程 | 第22-26页 |
3.1.1 晶界转变概率 | 第22页 |
3.1.2 晶界迁移速度 | 第22页 |
3.1.3 晶界能 | 第22-23页 |
3.1.4 曲率驱动转变规则 | 第23-25页 |
3.1.5 CA模型的建立及程序编制 | 第25-26页 |
3.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3.2.1 微观组织演化 | 第26页 |
3.2.2 平均晶粒尺寸随时间的变化及动力学验证 | 第26-27页 |
3.2.3 相对晶粒尺寸分布 | 第27页 |
3.2.4 晶粒长大过程边数的分布 | 第27-28页 |
3.3 实验验证 | 第28-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Nimonic80A合金动态再结晶CA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32-50页 |
4.1 建模过程 | 第32-37页 |
4.1.1 热加工过程位错密度演化 | 第32-33页 |
4.1.2 动态再结晶形核模型及其修正 | 第33-34页 |
4.1.3 晶粒长大模型 | 第34页 |
4.1.4 再结晶前沿位错密度模型 | 第34-36页 |
4.1.5 CA模型的建立及程序编制 | 第36-37页 |
4.2 实验过程及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7-42页 |
4.3 模拟结果分析及实验验证 | 第42-49页 |
4.3.1 微观组织随时间的演变 | 第43-45页 |
4.3.2 热变形参数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5-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Nimonic80A合金静态再结晶CA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50-65页 |
5.1 建模过程 | 第50-53页 |
5.1.1 静态回复阶段位错密度模型 | 第50页 |
5.1.2 孕育期模型 | 第50-51页 |
5.1.3 静态再结晶形核率模型 | 第51-52页 |
5.1.4 晶粒长大模型 | 第52-53页 |
5.1.5 CA模型的建立及程序编制 | 第53页 |
5.2 实验过程及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3-58页 |
5.3 模拟结果分析及实验验证 | 第58-64页 |
5.3.1 静态回复阶段位错密度的变化 | 第58-59页 |
5.3.2 热变形参数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59-62页 |
5.3.3 实验验证 | 第62-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Nimonic80A合金亚动态再结晶CA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65-70页 |
6.1 建模过程 | 第65页 |
6.1.1 第一道次变形 | 第65页 |
6.1.2 变形间隙过程 | 第65页 |
6.1.3 第二道次变形 | 第65页 |
6.2 实验过程 | 第65-66页 |
6.3 模拟结果分析及实验验证 | 第66-6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结论 | 第70-7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