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20页 |
1.1 能源发展现状 | 第7-8页 |
1.1.1 世界能源发展现状 | 第7-8页 |
1.1.2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 第8页 |
1.2 生物质能 | 第8-11页 |
1.2.1 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 第9-10页 |
1.2.2 生物质热解和气化技术 | 第10-11页 |
1.2.3 生物质热解气化装置 | 第11页 |
1.3 生物质焦油 | 第11-13页 |
1.3.1 焦油的组成 | 第12页 |
1.3.2 生物质焦油的去除 | 第12-13页 |
1.4 生物质焦油裂解催化剂 | 第13-17页 |
1.4.1 天然矿石催化剂 | 第13-14页 |
1.4.2 碳基催化剂 | 第14-15页 |
1.4.3 合成催化剂 | 第15-17页 |
1.5 影响生物质焦油裂解的因素 | 第17-18页 |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0-30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2 实验原料 | 第20-22页 |
2.2.1 煤及生物质原料 | 第20-21页 |
2.2.2 化学试剂 | 第21-22页 |
2.3 实验装置 | 第22-26页 |
2.3.1 焦样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2 负载金属活性炭/生物质的制备 | 第24-25页 |
2.3.3 生物质焦油的裂解 | 第25页 |
2.3.4 产物的计算 | 第25-26页 |
2.4 催化剂表征 | 第26-30页 |
2.4.1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测定 | 第26-27页 |
2.4.2 热重分析 | 第27-28页 |
2.4.3 能谱分析 | 第28页 |
2.4.4 色谱分析 | 第28-30页 |
3 褐煤焦特性及其催化豆秸焦油裂解研究 | 第30-47页 |
3.1 焦产率 | 第30-31页 |
3.2 反应温度对液相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 褐煤焦与生物质物料比对液相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32页 |
3.4 煤焦气化时间对液相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32-35页 |
3.5 酸洗脱灰对液相产物产率及煤焦特性的影响 | 第35-41页 |
3.6 床层添加物的对比 | 第41-43页 |
3.7 生物质原料的对比 | 第43页 |
3.8 比表面积分析 | 第43-45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活性炭及贝壳催化榛子壳焦油裂解研究 | 第47-57页 |
4.1 生物质掺混氧化铁对液相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 活性炭载铁量(浸渍法)对液相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 活性炭载铁量(掺混法)对液相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 贝壳对液相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51-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