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8页 |
1.1 光化学 | 第8-9页 |
1.2 有机分子的激发和失活 | 第9-10页 |
1.3 荧光探针 | 第10-13页 |
1.3.1 荧光探针的组成 | 第11页 |
1.3.2 荧光探针的分类 | 第11-13页 |
1.4 激发态质子转移型探针 | 第13-19页 |
1.4.1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 | 第14-15页 |
1.4.2 ESIPT分子作荧光探针的应用 | 第15-19页 |
1.5 香豆素类荧光探针 | 第19-27页 |
1.5.1 香豆素类阳离子荧光探针 | 第20-22页 |
1.5.2 香豆素类中性分子荧光探针 | 第22-24页 |
1.5.3 香豆素类阴离子荧光探针 | 第24-27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2 理论计算方法 | 第28-42页 |
2.1 Schr?dinger波动方程 | 第28-31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31-38页 |
2.2.1 Thomas-Fermi模型 | 第31-32页 |
2.2.2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32-34页 |
2.2.3 Kohn-Sham方程 | 第34-35页 |
2.2.4 交换关联泛函 | 第35-37页 |
2.2.5 基组 | 第37-38页 |
2.3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第38-42页 |
2.3.1 含时Kohn-Sham方程 | 第39页 |
2.3.2 含时Kohn-Sham方程 | 第39-42页 |
3 TDDFT研究含ESIPT四取代中心咪唑化合物的双荧光机理 | 第42-54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3.3.1 计算方法以及基态TIC结构的确定 | 第43-47页 |
3.3.2 TIC分子的电子跃迁和前线轨道 | 第47-49页 |
3.3.3 TIC分子不同电子态的红外光谱图 | 第49-50页 |
3.3.4 TIC分子的激发态结构 | 第50-51页 |
3.3.5 TIC分子不同电子态的势能曲线 | 第51-52页 |
3.3.6 TIC分子的发光机理 | 第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7-二乙胺基香豆素类荧光探针检测CN-离子反应活性的理论研究 | 第54-64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4.3.1 计算方法以及构型的确定 | 第55-60页 |
4.3.2 三种7-二乙胺基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特定β位点反应活性的比较 | 第60-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理论预测两种3-(2-甲酰丙烯氰)-7-二乙胺基香豆素异构体共存的可能性 | 第64-72页 |
5.1 引言 | 第64-65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6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5.3.1 3-(2-甲酰丙烯氰)-7-二乙胺基香豆素可能存在的两种异构体的结构 | 第65-66页 |
5.3.2 3-(2-甲酰丙烯氰)-7-二乙胺基香豆素两种构型的比较 | 第66-68页 |
5.3.3 3-(2-甲酰丙烯氰)-7-二乙胺基香豆素两种构型稳定共存的确定.. | 第68-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