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论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限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言第9-2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7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7页
    五、论文结构第17-18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8-20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论域界定第20-27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20-24页
        一、适用房屋买卖司法解释导致合同僵局第20-22页
        二、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第15条类推适用问题第22-23页
        三、合同法一般规定下相对方催告指定期间问题第23-24页
    第二节 问题分析与论域界定第24-27页
        一、合同僵局问题分析第24页
        二、《合同法》第95条适用问题第24-25页
        三、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限之依据第25-27页
第二章 法定解除权作为形成权的行使期限第27-33页
    第一节 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的由来第27-29页
        一、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对解除权行使期限的具体化第27页
        二、最高院对该司法解释的答记者问第27-28页
        三、司法实践判案思路探析第28页
        四、学者对该司法解释的理解第28-29页
    第二节 形成权与形成权的消灭第29-33页
        一、德国法上的形成权与除斥期间第30-31页
        二、中国民法中的形成权及除斥期间第31-33页
第三章 解除的功能和解除权的消灭第33-42页
    第一节 解除的功能与解除之于风险负担规则的意义第33-35页
        一、解除的功能第33-34页
        二、解除之于风险负担规则的意义第34-35页
    第二节 解除权的消灭第35-42页
        一、解除权消灭的含义及正当性第35-37页
        二、解除权消灭的方式第37-39页
        三、解除权消灭与失权的区别与联系第39-40页
        四、因失权、违反禁止反言解除权消灭第40-42页
第四章 解除权行使期限的立法模式分析第42-52页
    第一节 比较法上解除权行使期限的立法模式第42-50页
        一、区分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设定最长行使期限第42-46页
        二、由解除权相对人指定合理期限第46-48页
        三、以抽象合理期限限制解除权行使期限第48-50页
    第二节 我国法上法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立法模式及问题第50-52页
        一、解除权行使期限的规范方法第50-51页
        二、问题第51-52页
第五章 法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规范第52-60页
    第一节 合同法第95条之“催告”第52-56页
        一、催告的含义第52页
        二、催告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问题第52-55页
        三、关于催告要素的结论第55-56页
    第二节 “合理期限”的确定第56-60页
        一、“合理期限”的确定学者观点第56-57页
        二、“合理期限”的确定本文观点第57-58页
        三、“合理期限”下催告的意义第58-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5-66页
后记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让与虚假债权的不当得利
下一篇:商事买卖之出卖人权利规则研究--以合同履行障碍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