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1.1 梨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1.1 梨的发展概况 | 第17页 |
1.1.2 梨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2 肥料发展概述 | 第18页 |
1.3 水溶肥料概述 | 第18-22页 |
1.3.1 水溶肥料的定义 | 第18-19页 |
1.3.2 水溶肥料的种类与标准 | 第19-20页 |
1.3.3 水溶肥料的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1.3.4 水溶肥料的特点 | 第21页 |
1.3.5 水溶肥料发展重点 | 第21-22页 |
1.4 果树叶面施肥概况 | 第22页 |
1.5 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 第22-23页 |
1.5.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类 | 第22-23页 |
1.5.2 植物吸收必需营养元素的方式 | 第23页 |
1.6 梨树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 | 第23-24页 |
1.7 水盐体系相图平衡研究概况 | 第24页 |
1.8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梨园土壤理化性能分析 | 第25-36页 |
2.1 土壤样品采集 | 第25页 |
2.2 测试项目及方法 | 第25-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2.3.1 果园土壤pH值、有机质与大量元素含量 | 第27-31页 |
2.3.2 果园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 | 第31-34页 |
2.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含钾水盐体系相平衡研究 | 第36-65页 |
3.1 相图理论基础 | 第36页 |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6-37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3.3.1 实验装置 | 第37-38页 |
3.3.2 实验操作方法 | 第38-39页 |
3.3.3 钾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9-40页 |
3.4 钾盐和一种中量元素体系的相平衡研究 | 第40-45页 |
3.4.1 不同温度下K_2O-Ca-H_2O平衡体系相图 | 第40-43页 |
3.4.2 不同温度下K_2O-Mg-H_2O平衡体系相图 | 第43-45页 |
3.5 钾盐和一种微量元素体系的相平衡研究 | 第45-57页 |
3.5.1 不同温度下K_2O-Cu-H_2O平衡体系的相图 | 第45-48页 |
3.5.2 不同温度下K_2O-Fe-H_2O平衡体系的相图 | 第48-50页 |
3.5.3 不同温度下K_2O-Mn-H_2O平衡体系的相图 | 第50-52页 |
3.5.4 不同温度下K_2O-Zn-H_2O平衡体系的相图 | 第52-55页 |
3.5.5 不同温度下K_2O-B-H_2O平衡体系的相图 | 第55-57页 |
3.6 钾盐和两种中/微量元素体系的相平衡研究 | 第57-64页 |
3.6.1 不同温度下K_2O-Ca-Mg-H_2O体系相图 | 第57-61页 |
3.6.2 不同温度下K_2O-Mn-Zn-H_2O平衡体系相图 | 第61-64页 |
3.7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水盐相图在水溶肥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65-77页 |
4.1 钾-中量元素体系相平衡研究 | 第65-67页 |
4.1.1 钾-钙水溶肥料配方区的确定 | 第65-66页 |
4.1.2 钾-钙水溶肥料储存性能分析 | 第66页 |
4.1.3 钾-钙水溶肥料制备实例分析 | 第66-67页 |
4.2 钾盐-微量元素体系相平衡研究 | 第67-70页 |
4.2.1 钾-锰水溶肥料配方区的确定 | 第67-68页 |
4.2.2 钾-锰水溶肥料储存性能分析 | 第68-69页 |
4.2.3 钾-锰水溶肥料制备实例分析 | 第69-70页 |
4.3 三维体系相图的研究 | 第70-76页 |
4.3.1 K_2O-Ca-Mg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配方区域 | 第70-73页 |
4.3.2 K_2O-Mn-Zn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液体产品配方区域 | 第73-75页 |
4.3.3 三维相图水溶肥料产品制备实例分析 | 第75-76页 |
4.4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水溶肥料在砀山酥梨上的应用效果 | 第77-81页 |
5.1 试验方法 | 第77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77页 |
5.1.2 试验设计 | 第77页 |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77页 |
5.1.4 数据处理 | 第77页 |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7-80页 |
5.2.1 喷施水溶肥料对酥梨硬度及果形指数的影响 | 第77-78页 |
5.2.2 喷施水溶肥料对酥梨内在品质的影响 | 第78-80页 |
5.3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1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