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制度的概述 | 第13-23页 |
2.1 补充侦查制度的概述 | 第13-15页 |
2.1.1 补充侦查的定义和发展 | 第13-14页 |
2.1.2 补充侦查的分类 | 第14-15页 |
2.2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制度的概述 | 第15-23页 |
2.2.1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制度的特性 | 第15-16页 |
2.2.2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的形式 | 第16-18页 |
2.2.3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启动的条件 | 第18-19页 |
2.2.4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制度的目的 | 第19-20页 |
2.2.5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制度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2.2.6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制度的作用 | 第21-23页 |
第3章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3-30页 |
3.1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3.1.1 退回补充侦查远多于自行补充侦查 | 第23页 |
3.1.2 退补手段存在被滥用现象 | 第23-25页 |
3.1.3 侦查质量较差导致二次退查率高 | 第25页 |
3.1.4 退查案件类型重复且缺乏类案指导 | 第25-26页 |
3.1.5 犯罪嫌疑人对退回补充侦查缺乏救济途径 | 第26页 |
3.2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制度问题的成因 | 第26-30页 |
3.2.1 法律、制度原因 | 第26-28页 |
3.2.2 实务操作中的原因 | 第28-30页 |
第4章 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制度的改革构想 | 第30-34页 |
4.1 立法上的完善 | 第30-32页 |
4.1.1 细化两种补充侦查方式适用条件并将两种方式加以区分 | 第30-31页 |
4.1.2 增加犯罪嫌疑人告知、救济机制 | 第31-32页 |
4.2 制度上的构想 | 第32-34页 |
4.2.1 多方面加强侦检之间对补侦案件的沟通 | 第32-33页 |
4.2.2 侦查机关将补充侦查纳入到绩效考核 | 第33页 |
4.2.3 检察机关严格把控对补充侦查的审批程序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