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基本理论 | 第11-15页 |
(一)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特征 | 第12-13页 |
1.诉讼主体广泛性 | 第12页 |
2.诉讼对象特殊性 | 第12页 |
3.诉讼目的公益性 | 第12-13页 |
4.诉讼效果预防性 | 第13页 |
(三)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1.公共信托理论 | 第13-14页 |
2.环境权理论 | 第14页 |
3.请求权和诉讼权理论 | 第14-15页 |
二、域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考察及评析 | 第15-22页 |
(一)域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 第15-20页 |
1.美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 第15-17页 |
2.德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 第17-18页 |
3.法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 第18页 |
4.英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 第18-19页 |
5.台湾地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 第19-20页 |
(二)域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评析 | 第20-22页 |
1.明确诉讼前置程序 | 第20页 |
2.扩大原告主体范围 | 第20-21页 |
3.扩大诉讼受案范围 | 第21页 |
4.减免诉讼费用 | 第21页 |
5.判决类型增设禁止令 | 第21-22页 |
三、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22-28页 |
(一)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 | 第22-23页 |
(二)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1.诉讼受案范围狭隘,缺少前置程序的专门规定 | 第23-25页 |
2.原告主体单一,权利规定模糊 | 第25-26页 |
3.现有案件管辖制度不完全适用 | 第26-27页 |
4.缺少激励机制的规定 | 第27页 |
5.传统判决类型及执行形式不完全适用 | 第27-28页 |
四、完善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28-37页 |
(一)规范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启动机制 | 第28-30页 |
1.确定受案范围 | 第28-29页 |
2.规范前置程序 | 第29-30页 |
(二)确定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及其权利 | 第30-32页 |
1.扩大原告资格范围 | 第30-31页 |
2.明确原告权利 | 第31-32页 |
(三)明确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管辖 | 第32-33页 |
1.级别管辖以提级管辖为主 | 第32页 |
2.地域管辖引入异地管辖制度 | 第32-33页 |
(四)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激励机制 | 第33-34页 |
1.减免诉讼费用 | 第33页 |
2.加强资金支持 | 第33-34页 |
(五)丰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判决类型及执行形式 | 第34-37页 |
1.增设禁止令 | 第34-36页 |
2.改进法院执行方式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