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3-31页 |
1.1 论文选题依据 | 第13-28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现状 | 第14-28页 |
1.2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28-29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29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第2章 适配体修饰硒纳米颗粒的水热合成及其靶向核仁素的暗场成像 | 第31-47页 |
2.1 前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2.2.1 材料及试剂 | 第32-3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2.3 硒纳米颗粒的制备与纯化 | 第33页 |
2.2.4 适配体修饰硒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纯化 | 第33-34页 |
2.2.5 癌细胞毒性试验 | 第34页 |
2.2.6 暗场细胞成像 | 第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2.3.1 硒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38页 |
2.3.2 硒纳米颗粒的光散射性质 | 第38-40页 |
2.3.3 适配体修饰硒纳米颗粒的合成和条件优化 | 第40-43页 |
2.3.4 适配体修饰硒纳米颗粒的暗场细胞成像 | 第43-46页 |
2.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暗场实时成像单个硫化硒纳米颗粒的相转变 | 第47-61页 |
3.1 前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3.2.1 材料及试剂 | 第48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3.2.3 硫化硒纳米颗粒的合成与纯化 | 第48-49页 |
3.2.4 硫化硒纳米颗粒的实时暗场成像及其散射光谱的测定 | 第49页 |
3.2.5 共定位技术 | 第49-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3.3.1 硫化硒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 第50-54页 |
3.3.2 汞离子诱导的硫化硒纳米颗粒散射光的变化 | 第54页 |
3.3.3 硫化硒纳米颗粒散射光的演变机制 | 第54-58页 |
3.3.4 汞离子诱导硫化硒纳米颗粒散射光变化的特异性 | 第58页 |
3.4 小结 | 第58-61页 |
第4章 枝状硒化铜的一步水热合成及其高效率的吸附、光催化降解染料 | 第61-77页 |
4.1 前言 | 第61-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4.2.1 材料及试剂 | 第6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2-63页 |
4.2.3 枝状硒化铜的合成和纯化 | 第63页 |
4.2.4 枝状硒化铜的吸附性质研究 | 第63页 |
4.2.5 枝状硒化铜的光催化性质研究 | 第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6页 |
4.3.1 枝状硒化铜的合成与表征 | 第63-67页 |
4.3.2 枝状硒化铜的合成条件优化 | 第67-72页 |
4.3.3 枝状硒化铜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效应 | 第72-73页 |
4.3.4 枝状硒化铜对孔雀石绿的光催化效应 | 第73-76页 |
4.4 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5.1.1 主要结论 | 第77页 |
5.1.2 主要创新点 | 第77-78页 |
5.2 前景展望 | 第78-79页 |
5.2.1 新型暗场光散射纳米探针的开发及应用 | 第78页 |
5.2.2 新型光催化材料的开发及应用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9页 |
科研成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