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荧光探针检测D-青霉胺、苦味酸、金胺O的新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引言第9页
    2.荧光探针设计原理第9-15页
        2.1 光诱导电子转移原理(PET,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第9-11页
        2.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第11-12页
        2.3 激基/缔复合物(Excimer/ Exciplex)第12-13页
        2.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Systems, FRET)第13-15页
    3.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15页
    参考文献第15-21页
第二章 L-色氨酸-Hg~(2+)-D-青霉胺荧光光谱及其逻辑应用第21-35页
    1.引言第21-22页
    2.实验部分第22页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2页
        2.2 D-青霉胺的测定第22页
    3.结果与讨论第22-29页
        3.1 荧光光谱第22-23页
        3.2 反应条件优化第23-25页
        3.3 方法的选择性第25-26页
        3.4 标准曲线第26-27页
        3.5 机理探讨第27-28页
        3.6 逻辑门的运行第28-29页
        3.7 实际样测定第29页
    4.结论第29页
    参考文献第29-35页
第三章 基于内滤效应检测苦味酸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第35-49页
    1.引言第35-36页
    2.实验部分第36-37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36页
        2.2 碳点(CDs)的制备第36页
        2.3 量子产率计算第36-37页
    3.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3.1 碳点的表征第37-38页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38-41页
        3.3 反应机理第41-42页
        3.4 标准曲线第42-43页
        3.5 实际样品测定第43-44页
    4.结论第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第四章 微波法合成碳点及其在金胺O检测中的应用第49-61页
    1.引言第49-50页
    2.实验部分第50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50页
        2.2 碳点的制备第50页
    3.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56页
        3.1 碳点合成条件优化第50-51页
        3.2 碳点的表征第51-52页
        3.3 碳点的稳定性第52-53页
        3.4 碳点检测金胺O的选择性第53-54页
        3.5 标准曲线第54-55页
        3.6 反应机理第55-56页
        3.7 实际样品测定第56页
    4.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铜、铽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六偏磷酸根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硒属纳米光散射光谱探针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