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0页
    1 肾阳的概述第14-15页
        1.1 肾阳的生理特征第14-15页
        1.2 肾阳虚的临床表现第15页
        1.3 肾阳虚与免疫的关系第15页
    2 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第15-20页
        2.1 细胞因子概述第15-16页
        2.2 细胞因子的来源第16页
        2.3 细胞因子的分泌第16-17页
        2.4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第17-20页
            2.4.1 IL-2的生物学功能第17页
            2.4.2 IL-4的来源及生物学功能第17-18页
            2.4.3 IL-6的生物学功能第18-19页
            2.4.4 IL-10的生物学功能第19页
            2.4.5 TNF-α的生物学功能第19页
            2.4.6 IFN的生物学功能第19-20页
            2.4.7 Th17的生物学功能第20页
    3 淋巴细胞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3.1 淋巴细胞概述第20-21页
        3.2 T淋巴细胞分类第21-22页
            3.2.1 αβT淋巴细胞第21页
            3.2.2 γδT细胞第21-22页
    4 自然杀伤细胞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4.1 自然杀伤细胞的概述第22页
        4.2 NK细胞表面受体分类第22-23页
        4.3 NK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第23页
        4.4 NK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第23-24页
    5 血液白细胞类别及其特点第24-26页
        5.1 血液白细胞类别第24-25页
        5.2 中性粒细胞第25页
        5.3 嗜酸性粒细胞第25页
        5.4 嗜碱性粒细胞第25页
        5.5 淋巴细胞第25-26页
        5.6 单核细胞第26页
    6 三阳血傣及三阳血傣的研究现状第26-27页
    7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27-30页
        7.1 立题依据第27-28页
        7.2 研究内容第28页
        7.3 研究意义第28-29页
        7.4 技术路线图第29-30页
第二章 补肾回阳方的制备以及小鼠肾阳虚模型的建立第30-36页
    引言第30页
    1 材料第30页
        1.1 实验动物第30页
        1.2 药品和试剂第30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0页
    2 实验方法第30-33页
        2.1 补肾回阳方的制备第30-31页
        2.2 肾阳虚模型的建立第31页
        2.3 肾阳虚模型评价第31页
            2.3.1 观察肾阳虚小鼠一般体征第31页
            2.3.2 造模前后称量小鼠的体重变化第31页
            2.3.3 造模前后测小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变化第31页
        2.4 小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测定方法第31-33页
            2.4.1 基本原理第31-32页
            2.4.2 样本收集及处理第32页
            2.4.3 操作注意事项第32页
            2.4.4 操作步骤第32-33页
            2.4.5 结果判断第33页
    3 统计学分析第33页
    4 实验结果第33-35页
        4.1 观察小鼠的一般指征第33页
        4.2 小鼠的体重变化第33-34页
        4.3 小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变化第34-35页
    5 结论第35-36页
第三章 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第36-44页
    引言第36-37页
    1 材料第37页
        1.1 实验动物第37页
        1.2 药品和试剂第37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7页
    2 实验方法第37-41页
        2.1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第37-38页
        2.2 CBA分析的原理第38页
        2.3 BD CBA鼠Th1/Th2/Th17细胞因子试剂盒的功能第38页
        2.4 BD CBA法相对于ELISA的优势第38-39页
        2.5 实验操作第39-41页
            2.5.1 制备鼠Th1/Th2/Th17细胞因子标准品第39-40页
            2.5.2 混合鼠Th1/Th2/Th17细胞因子捕获微球第40页
            2.5.3 重悬微球第40页
            2.5.4 样本孵育第40-41页
    3 统计学分析第41页
    4 结果第41页
    5 结论第41-44页
第四章 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第44-49页
    引言第44页
    1 材料第44-45页
        1.1 实验动物第44页
        1.2 药品和试剂第44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44-45页
    2 实验方法第45页
        2.1 T淋巴细胞亚群的样本处理第45页
        2.2 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5页
    3 统计学分析第45页
    4 结果第45-48页
    5 结论第48-49页
第五章 补肾回阳方对肾阳虚小鼠外周血相关免疫细胞的影响第49-52页
    引言第49页
    1 材料第49-50页
        1.1 实验动物第49页
        1.2 药品和试剂第49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49-50页
    2 血球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第50页
    3 统计学分析第50页
    4 实验结果第50-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52-56页
    结论第52页
    讨论第52-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附录A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球悬铃木DREB1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下一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差比句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