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论我国资产证券化“真实出售”的法律认定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10-11页
1 资产证券化“真实出售”认定的基本理论第11-20页
    1.1 “真实出售”的概念和价值第11-12页
        1.1.1 “真实出售”的概念第11页
        1.1.2 “真实出售”的价值第11-12页
    1.2 资产“真实出售“的实现方式第12-13页
        1.2.1 让与方式第12-13页
        1.2.2 信托方式第13页
    1.3 “真实出售”的法律认定模式第13-16页
        1.3.1 形式主义的认定模式第14页
        1.3.2 实质主义的认定模式第14-16页
        1.3.3 我国“真实出售”实质主义认定模式的选择第16页
    1.4 “真实出售”的认定可导致的法律风险第16-20页
        1.4.1 可撤销交易风险第16-17页
        1.4.2 转让行为被重新定性的风险第17-18页
        1.4.3 发起人与SPV实质合并的风险第18-20页
2 域外资产证券化“真实出售”认定的法律规定及评价第20-25页
    2.1 域外关于资产“真实出售”认定的法律规定第20-23页
        2.1.1 菲律宾“真实出售”认定的法律规定第20页
        2.1.2 美国认定“真实出售”的判例法规定第20-23页
        2.1.3 新加坡“真实出售”认定的法律规定第23页
    2.2 对域外资产“真实出售”法律规定的评价第23-25页
3 我国资产证券化“真实出售”认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5-31页
    3.1 我国“真实出售”的立法和实践现状第25-29页
        3.1.1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现行相关规定第25-27页
        3.1.2 我国资产证券化“真实出售”的实践情况第27-29页
    3.2 我国资产证券化“真实出售”认定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3.2.1 保障“真实出售”运行基础的规定不明确第29页
        3.2.2 认定“真实出售”的参考因素不明晰第29-31页
4 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真实出售”认定的法律建议第31-38页
    4.1 规范我国资产“真实出售”的运行基础第31-34页
        4.1.1 明确可证券化资产的标准第31-32页
        4.1.2 规范资产转让的方式第32-34页
    4.2 明确认定“真实出售”考量因素的标准第34-38页
        4.2.1 对追索权的考量第34-35页
        4.2.2 对所有权权益保留的思考第35-36页
        4.2.3 对交易价格的衡量第36-37页
        4.2.4 对账户的管理和控制的设置第37-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业板信息技术企业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中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规模的实证研究--基于公司价值与内部治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