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土地征收项目概念及特征 | 第17-18页 |
2.1.2 社会稳定风险概念及其特征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社会燃烧理论 | 第19-20页 |
2.2.2 社会冲突理论 | 第20页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4 BP神经网络模型理论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土地征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构成及形成机理 | 第23-34页 |
3.1 土地征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概念及其特征 | 第23-24页 |
3.2 土地征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构成 | 第24-31页 |
3.2.1 作为“燃烧物质”的土地征收项目 | 第24-27页 |
3.2.2 作为“燃烧剂”的利益相关者 | 第27-30页 |
3.2.3 作为“点火温度”的土地征收项目的实施方式 | 第30-31页 |
3.3 土地征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形成机理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土地征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34-50页 |
4.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第34-35页 |
4.2 土地征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35-41页 |
4.2.1 指标的筛选 | 第35-39页 |
4.2.2 土地征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39页 |
4.2.3 指标的量化 | 第39-41页 |
4.3 BP神经网络的设计 | 第41-42页 |
4.3.1 BP神经网络算法程序 | 第41页 |
4.3.2 模型参数的设定 | 第41-42页 |
4.4 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 | 第42-49页 |
4.4.1 样本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 第42-47页 |
4.4.2 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 | 第47-48页 |
4.4.3 仿真结果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BP神经网络模型在土地征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 | 第50-59页 |
5.1 X项目 | 第50-54页 |
5.1.1 X项目介绍 | 第50页 |
5.1.2 BP神经网络模型在X项目的仿真模拟 | 第50-53页 |
5.1.3 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X项目的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5.2 Y项目 | 第54-57页 |
5.2.1 Y项目介绍 | 第54页 |
5.2.2 BP神经网络模型在Y项目的仿真模拟 | 第54-57页 |
5.2.3 BP神经网络应用Y项目的结果分析 | 第57页 |
5.3 X项目与Y项目结果比较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防范土地征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59-64页 |
6.1 完善审批程序,加强监管 | 第59页 |
6.2 完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 | 第59-60页 |
6.3 提高农户对于征收标准的认可度 | 第60-61页 |
6.4 细化提高安置水平 | 第61-62页 |
6.5 增加沟通途径,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 第62页 |
6.6 严格抵制不文明强制征收 | 第62页 |
6.7 制定土地征收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应急方案 | 第62-63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