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古气候学论文

倒二冰期亚洲季风演化的高分辨率石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4页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8-11页
        1.2.1 各种地质记录下的倒二冰期千年尺度事件第8-9页
        1.2.2 石笋碳同位素气候意义及氧碳耦合研究第9-10页
        1.2.3 亚洲季风与南半球的遥相关研究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和工作安排第11-12页
    1.4 创新成果第12-14页
第二章 区域环境、研究材料和方法第14-23页
    2.1 区域环境背景第14-16页
    2.2 落水洞环境概况第16-18页
    2.3 研究材料第18-20页
    2.4 实验方法第20-23页
        2.4.1 铀系测年实验第20-21页
        2.4.2 氧碳同位素实验第21-23页
第三章 倒二冰期亚洲季风高分辨率重建记录第23-32页
    3.1 作为古气候研究材料的石笋第23-25页
    3.2 石笋LS30测年及评估第25-28页
        3.2.1 测年结果第25-27页
        3.2.2 时标的建立与测年评估第27-28页
    3.3 石笋LS30氧碳同位素时间序列及重现性检验第28-32页
第四章 石笋古气候信号的提取第32-52页
    4.1 石笋氧碳同位素的气候-环境意义第32-46页
        4.1.1 石笋氧同位素的气候意义第32-33页
        4.1.2 石笋碳同位素的气候-环境意义第33-37页
        4.1.3 LS30氧碳同位素耦合第37-40页
        4.1.4 倒二冰期亚洲季风千年尺度事件第40-46页
    4.2 倒二冰期亚洲季风变化与南半球气候的遥相关第46-52页
        4.2.1 气候变化的南北驱动之争第46-49页
        4.2.2 倒二冰期亚洲季风与南半球的联系第49-52页
第五章 石笋岩性与气候变化信号第52-59页
    5.1 石笋的岩性特征第52-54页
    5.2 LS30岩性分析与气候变化的联系第54-5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结论第59-60页
    6.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荧光发射机制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下一篇:全国热脆弱性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