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医学超声诊断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超声频率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超声成像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4 成像算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第2章 超声检测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 第17-26页 |
2.1 医学超声的物理基础 | 第17-20页 |
2.1.1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 第17页 |
2.1.2 医学超声的常用物理量 | 第17-18页 |
2.1.3 超声波的反射与透射 | 第18-19页 |
2.1.4 超声波的衰减 | 第19-20页 |
2.2 超声的传播与测量 | 第20-23页 |
2.2.1 超声波的数学描述 | 第20-21页 |
2.2.2 超声波的测量方法 | 第21-23页 |
2.3 超声成像技术 | 第23-25页 |
2.3.1 超声成像技术分类 | 第23页 |
2.3.2 超声成像质量的评价标准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生物组织的超声频率特性分析 | 第26-38页 |
3.1 生物组织中超声的传播过程 | 第26-27页 |
3.2 超声在组织中的衰减规律研究 | 第27-31页 |
3.2.1 吸收衰减 | 第27-28页 |
3.2.2 散射衰减 | 第28-29页 |
3.2.3 衰减系数与频率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29-31页 |
3.3 超声频率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31-32页 |
3.4 超声频率特性分析 | 第32-37页 |
3.4.1 单频脉冲信号的频率特性 | 第32-34页 |
3.4.2 调频信号的频率特性 | 第34-35页 |
3.4.3 脉冲信号的频率特性实验分析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幅度加权的预失真编码激励成像 | 第38-52页 |
4.1 超声换能器的冲激响应模型 | 第38-39页 |
4.2 编码激励回波的仿真与分析 | 第39-47页 |
4.2.1 Chirp编码激励回波的仿真研究 | 第40-41页 |
4.2.2 Barker编码激励回波的仿真研究 | 第41-43页 |
4.2.3 Golay编码激励回波的仿真研究 | 第43-45页 |
4.2.4 Chirp-Barker编码激励方法 | 第45-47页 |
4.3 基于预失真处理的Chirp-Barker编码成像 | 第47-51页 |
4.3.1 Chirp-Barker预失真发射信号的设计 | 第47-49页 |
4.3.2 基于预失真处理的Chirp-Barker编码成像 | 第49-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 第52-62页 |
5.1 最小方差波束形成算法 | 第52-53页 |
5.2 波束形成的稳健算法 | 第53-56页 |
5.2.1 前后向空间平滑法 | 第53-54页 |
5.2.2 特征空间法 | 第54-55页 |
5.2.3 相干系数法 | 第55-56页 |
5.3 基于前后向特征空间的最小方差波束形成与相干系数融合的超声成像算法 | 第56-58页 |
5.4 基于预失真编码激励与最小方差波束形成的超声成像算法 | 第58-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