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压缩感知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GHM多小波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上述理论在信息隐写技术中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图像处理及信息隐写理论 | 第15-38页 |
2.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 第15-23页 |
2.1.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定义 | 第15页 |
2.1.2 常见数字图像处理方法 | 第15-20页 |
2.1.3 常见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 第20-22页 |
2.1.4 压缩感知理论的应用分析 | 第22-23页 |
2.1.5 GHM多小波理论的应用分析 | 第23页 |
2.2 信息隐写技术概论 | 第23-26页 |
2.2.1 信息隐写技术的定义 | 第23页 |
2.2.2 信息隐写技术的性能指标 | 第23-24页 |
2.2.3 信息隐写技术的性能优势 | 第24-25页 |
2.2.4 信息隐写技术的实现 | 第25-26页 |
2.3 压缩感知理论分析 | 第26-34页 |
2.3.1 压缩感知理论框架 | 第26-27页 |
2.3.2 信号的稀疏表示 | 第27页 |
2.3.3 压缩感知的线性测量部分 | 第27-30页 |
2.3.4 重构算法 | 第30-34页 |
2.4 GHM多小波理论 | 第34-37页 |
2.4.1 多小波变换 | 第34页 |
2.4.2 GHM多小波变换 | 第34-36页 |
2.4.3 GHM多小波变换的实现与分析 | 第36-37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信息隐写算法规则研究 | 第38-48页 |
3.1 信息隐藏区域的设计原则 | 第38-44页 |
3.1.1 鲁棒性设计原则 | 第38-43页 |
3.1.2 隐蔽性设计原则 | 第43-44页 |
3.2 秘密信息的预处理原则 | 第44-46页 |
3.2.1 信息加密设计原则 | 第44-46页 |
3.2.2 信息编码设计原则 | 第46页 |
3.3 信息嵌入规则的设计原则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压缩感知和GHM多小波变换的信息隐藏算法 | 第48-58页 |
4.1 基于压缩感知的信息隐藏算法设计 | 第48-51页 |
4.1.1 秘密信息的预处理 | 第48-49页 |
4.1.2 信息隐藏区域的设计 | 第49页 |
4.1.3 算法的设计流程及步骤 | 第49-50页 |
4.1.4 秘密信息的提取 | 第50-51页 |
4.2 算法性能的理论分析 | 第51-52页 |
4.3 仿真实验 | 第52-57页 |
4.3.1 算法性能分析 | 第52页 |
4.3.2 不可见性实验分析 | 第52-53页 |
4.3.3 鲁棒性实验分析 | 第53-55页 |
4.3.4 算法比较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基于压缩感知和Arnold置乱的信息隐藏算法 | 第58-69页 |
5.1 信息隐写算法设计 | 第58-60页 |
5.1.1 秘密信息的预处理 | 第58页 |
5.1.2 信息隐藏区域的设计 | 第58-59页 |
5.1.3 算法的设计流程及步骤 | 第59-60页 |
5.1.4 秘密信息的提取 | 第60页 |
5.2 算法性能的理论分析 | 第60-61页 |
5.3 仿真实验 | 第61-68页 |
5.3.1 不可见性实验分析 | 第62页 |
5.3.2 鲁棒性实验分析 | 第62-63页 |
5.3.3 算法比较 | 第63-65页 |
5.3.4 本文两算法之间的比较 | 第65-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