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滑坡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4-20页 |
1.2.1 基于光学遥感的滑坡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基于InSAR技术的滑坡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说明 | 第23-3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7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24页 |
2.1.2 地质构造 | 第24-25页 |
2.1.3 地层岩性 | 第25-26页 |
2.1.4 外部环境 | 第26-27页 |
2.2 数据说明 | 第27-30页 |
2.2.1 Sentinel-1A雷达数据简介 | 第27-28页 |
2.2.2 基础地理数据 | 第28-30页 |
第三章 SBAS技术滑坡监测理论基础 | 第30-34页 |
3.1 SBAS技术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3.2 SBAS技术处理流程 | 第32页 |
3.3 滑坡运动速率分级 | 第32-34页 |
第四章 Sentinel-1A升降轨影像可视性分析及地表形变点提取 | 第34-46页 |
4.1 高山峡谷区可视性分析 | 第34-37页 |
4.1.1 高山峡谷区雷达影像几何特征 | 第34-35页 |
4.1.2 可视性分析 | 第35-37页 |
4.2 基于SBAS技术的地表形变点提取 | 第37-45页 |
4.2.1 升轨影像获取地表形变点 | 第37-40页 |
4.2.2 降轨数据获取地表形变点 | 第40-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白龙江中游潜在滑坡识别分析 | 第46-60页 |
5.1 结合可见光遥感和地表形变点的潜在滑坡识别 | 第46-57页 |
5.1.1 潜在滑坡在遥感上的识别标志 | 第46页 |
5.1.2 地表形变点与潜在滑坡识别 | 第46-57页 |
5.2 潜在滑坡识别结果验证 | 第57-59页 |
5.2.1 历史滑坡验证 | 第57页 |
5.2.2 野外核查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白龙江中游滑坡监测分析 | 第60-80页 |
6.1. 滑坡主导因素分析 | 第60-66页 |
6.1.1 坡度坡向对滑坡的影响 | 第60-62页 |
6.1.2 断层构造对滑坡的影响 | 第62-63页 |
6.1.3 地层岩性对滑坡的影响 | 第63-66页 |
6.2 滑坡形变时空变化分析 | 第66-72页 |
6.2.1 滑坡体移动速率空间分析 | 第66-68页 |
6.2.2 滑坡时间变化监测分析 | 第68-72页 |
6.3 滑坡监测结果验证 | 第72-78页 |
6.3.1 交叉验证 | 第72-74页 |
6.3.2 野外核查 | 第74-7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7.1 结论 | 第80-81页 |
7.2 创新点 | 第81页 |
7.3 问题与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