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平托盘循环共用性能的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前言 | 第9-29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塑料平托盘的生产制造 | 第13-18页 | 
| 1.2.1 生产原材料 | 第13-14页 | 
| 1.2.2 加工工艺的介绍 | 第14-17页 | 
| 1.2.3 塑料平托盘的结构类型 | 第17-18页 | 
| 1.3 国内外托盘性能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25页 | 
| 1.3.1 托盘性能测试标准 | 第18-19页 | 
| 1.3.2 托盘性能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 第19-21页 | 
| 1.3.3 塑料托盘的修补技术研究 | 第21-23页 | 
| 1.3.4 有限元分析在托盘性能研究上的应用 | 第23-25页 |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5-29页 | 
| 1.4.1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25-27页 | 
| 1.4.2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47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2.2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 2.3 托盘原材料的拉伸实验 | 第29-32页 | 
| 2.3.1 试样品的制备 | 第29-31页 | 
| 2.3.2 拉伸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2.4 托盘的静态性能实验 | 第32-38页 | 
| 2.4.1 垫块抗压实验 | 第33页 | 
| 2.4.2 堆码实验 | 第33-35页 | 
| 2.4.3 抗弯实验 | 第35-36页 | 
| 2.4.4 叉举实验 | 第36-37页 | 
| 2.4.5 底铺板弯曲实验 | 第37-38页 | 
| 2.5 托盘的动态性能实验 | 第38-40页 | 
| 2.5.1 角跌落实验 | 第38-39页 | 
| 2.5.2 垫块冲击实验 | 第39-40页 | 
| 2.6 可修复托盘构件的性能实验 | 第40-41页 | 
| 2.6.1 薄板的三点弯曲实验 | 第40-41页 | 
| 2.6.2 薄板的动态冲击实验 | 第41页 | 
| 2.7 完整托盘的有限元分析 | 第41-44页 | 
| 2.7.1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比较 | 第41-42页 | 
| 2.7.2 托盘静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 第42-43页 | 
| 2.7.3 托盘动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 第43-44页 | 
| 2.8 破损托盘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 第44-47页 | 
| 2.8.1 典型破损情况的分析确定 | 第44-46页 | 
| 2.8.2 典型破损托盘的有限元分析 | 第46-47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7-71页 | 
| 3.1 材料性能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 3.1.1 HDPE塑料拉伸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48页 | 
| 3.1.2 镀锌钢板拉伸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49页 | 
| 3.2 托盘静态载荷性能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 3.2.1 垫块抗压性能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 3.2.2 堆码性能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 3.2.3 抗弯性能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 3.2.4 叉举性能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 3.2.5 底铺板抗弯性能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56-57页 | 
| 3.3 托盘动态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57-60页 | 
| 3.3.1 跌落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 3.3.2 垫块冲击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59-60页 | 
| 3.4 可修复托盘构件的性能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3页 | 
| 3.4.1 薄板的弯曲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 3.4.2 薄板冲击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3页 | 
| 3.5 完整托盘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分析 | 第63-67页 | 
| 3.5.1 托盘静力仿真的验证与分析 | 第63-66页 | 
| 3.5.2 托盘跌落和垫块冲击的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66-67页 | 
| 3.6 典型破损仿真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 第67-71页 | 
| 3.6.1 垫块破损的仿真分析 | 第67-69页 | 
| 3.6.2 梁断裂的仿真分析 | 第69-71页 | 
| 4 结论 | 第71-73页 | 
| 4.1 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71页 | 
| 4.2 创新点 | 第71-72页 | 
| 4.3 不足之处 | 第72-73页 | 
| 5 展望 | 第73-74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 
| 8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