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遥感技术论文--遥感技术的应用论文

地基对月成像光谱测量及月球辐射模型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引言第13-4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2 基于月球的辐射定标技术概况第16-29页
        1.2.1 月球定标源及辐射模型第16-23页
        1.2.2 基于月球的辐射定标技术介绍第23-25页
        1.2.3 国内外月球定标技术发展情况第25-29页
    1.3 地基月球辐射测量概况第29-37页
        1.3.1 国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30-34页
        1.3.2 国内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34-37页
    1.4 论文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37-38页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8-41页
第2章 地基对月成像辐射测量方案研究及系统研制第41-65页
    2.1 引言第41页
    2.2 地基对月成像辐射测量方案研究第41-55页
        2.2.1 地基月球辐射成像原理及仿真分析第41-48页
        2.2.2 地基月球自动化辐射测量方案第48-55页
    2.3 地基对月成像辐射测量系统研制第55-63页
        2.3.1 高光谱月球成像仪第57-59页
        2.3.2 跟踪赤道仪第59-61页
        2.3.3 月球成像监测仪第61-63页
    2.4 小结第63-65页
第3章 高光谱月球成像仪辐射定标及性能评价第65-97页
    3.1 引言第65页
    3.2 高光谱月球成像仪光谱标定第65-70页
        3.2.1 光谱定标及相对光谱响应度第65-68页
        3.2.2 仪器汞灯光谱特性检测第68-70页
    3.3 高光谱月球成像仪辐射定标第70-79页
        3.3.1 辐射定标装置第71-72页
        3.3.2 空间杂散光分析第72-75页
        3.3.3 限制光源视场定标第75-79页
    3.4 高光谱月球成像仪性能评价第79-84页
        3.4.1 稳定性第79-80页
        3.4.2 线性度第80-82页
        3.4.3 信噪比第82-84页
    3.5 高光谱月球成像仪恒星法性能表征第84-95页
        3.5.1 空间响应函数测量第84-88页
        3.5.2 光轴一致性检校第88-92页
        3.5.3 系统焦距测量第92-95页
    3.6 小结第95-97页
第4章 地基对月高光谱辐射测量及数据处理第97-129页
    4.1 引言第97页
    4.2 地基对月辐射测量试验第97-103页
        4.2.1 月球测量摸底试验第97-99页
        4.2.2 月球测量正式试验第99-103页
    4.3 外场仪器稳定性监测第103-108页
        4.3.1 光谱稳定性第103-105页
        4.3.2 辐射稳定性第105-108页
    4.4 月球辐射测量夜间大气订正研究第108-121页
        4.4.1 大气气溶胶反演第109-116页
        4.4.2 温湿压廓线测量第116-118页
        4.4.3 大气透过率计算第118-121页
    4.5 月球高光谱成像数据处理第121-128页
        4.5.1 数据预处理第121-123页
        4.5.2 月球光谱辐照度第123-125页
        4.5.3 月球光谱辐亮度第125-128页
    4.6 小结第128-129页
第5章 月球辐射模型验证及改进第129-155页
    5.1 引言第129页
    5.2 月球辐照度模型第129-138页
        5.2.1 月球辐照度模型介绍第129-137页
        5.2.2 月球模型辐照度计算第137-138页
    5.3 月球辐射模型分析及验证第138-145页
        5.3.1 相对精度检验第139-140页
        5.3.2 绝对精度检验第140-141页
        5.3.3 波段稳定性分析第141-143页
        5.3.4 辐射模型间比对第143-144页
        5.3.5 月球相红移分析第144-145页
    5.4 已有月球辐射模型的改进第145-149页
        5.4.1 月球模型相角依赖性分析第146-148页
        5.4.2 辐射模型改进算法设计第148-149页
    5.5 不确定度评价第149-153页
    5.6 小结第153-155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155-159页
    6.1 论文的结论第155-156页
    6.2 论文的创新点第156-157页
    6.3 展望第157-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8-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特征学习的人脸识别研究
下一篇:基于连接模式的后侧颞上沟脑区分割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