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光伏发电自动跟踪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光伏智能控制平台的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 光伏发电及跟踪系统概述 | 第10-12页 |
1.2.1 光伏发电系统简介 | 第10-11页 |
1.2.2 光伏跟踪方案简介 | 第11-12页 |
1.3 光伏跟踪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4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光伏跟踪可行性研究 | 第15-21页 |
2.1 光伏电池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2.2 光伏电池的绒面技术 | 第16-17页 |
2.3 太阳光辐射量与光伏跟踪的关系 | 第17-20页 |
2.3.1 太阳辐射量的计算 | 第17-18页 |
2.3.2 太阳光辐射量与入射角的关系 | 第18-19页 |
2.3.3 太阳光辐射量与光伏跟踪的关系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模拟太阳设计 | 第21-32页 |
3.1 模拟太阳光源的选择 | 第21-24页 |
3.1.1 太阳光谱的能量分布 | 第21-22页 |
3.1.2 模拟太阳光源的通用标准 | 第22页 |
3.1.3 光源的选择 | 第22-24页 |
3.2 太阳运行轨迹分析 | 第24-30页 |
3.2.1 观测坐标的选择 | 第25-27页 |
3.2.2 太阳运行轨迹的计算 | 第27页 |
3.2.3 太阳运行轨迹的仿真 | 第27-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机构设计 | 第32-43页 |
4.1 设计平台介绍 | 第32-33页 |
4.2 总体设计方案 | 第33-34页 |
4.3 材料选型 | 第34-37页 |
4.3.1 机构材料的选型 | 第34-35页 |
4.3.2 太阳能板的选型 | 第35页 |
4.3.3 电机的选型 | 第35-37页 |
4.4 核心部件设计 | 第37-40页 |
4.4.1 轨道装配体的设计 | 第37-38页 |
4.4.2 光源小车装配体的设计 | 第38-39页 |
4.4.3 光伏跟踪支架的设计 | 第39页 |
4.4.4 传感器探头的设计 | 第39-40页 |
4.5 总装配体的实现 | 第40-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硬件设计 | 第43-56页 |
5.1 整体设计方案 | 第43-44页 |
5.2 电机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 第44-51页 |
5.2.1 主控制模块 | 第44-47页 |
5.2.2 光敏传感电路 | 第47-48页 |
5.2.3 电机驱动电路 | 第48-49页 |
5.2.4 水平传感电路 | 第49-50页 |
5.2.5 小车调速电路 | 第50页 |
5.2.6 电源电路 | 第50-51页 |
5.3 调光模块硬件设计 | 第51-54页 |
5.3.1 遥控发射电路 | 第51-52页 |
5.3.2 遥控接收电路 | 第52-53页 |
5.3.3 调光电路 | 第53-54页 |
5.4 位置反馈模块硬件设计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软件设计 | 第56-65页 |
6.1 软件框架设计 | 第56-58页 |
6.2 电机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 第58-60页 |
6.2.1 跟踪电机软件设计 | 第58-59页 |
6.2.2 轨道和小车电机软件设计 | 第59-60页 |
6.3 光源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 第60-63页 |
6.3.1 编码解码的实现 | 第61-62页 |
6.3.2 调光电路软件设计 | 第62-63页 |
6.4 位置反馈模块软件设计 | 第63-6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平台测试与分析 | 第65-74页 |
7.1 机构的加工与实现 | 第65-67页 |
7.2 智能平台测试 | 第67-70页 |
7.2.1 模块化测试 | 第67-69页 |
7.2.2 总电路调试 | 第69-70页 |
7.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0-7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8.1 课题总结 | 第74页 |
8.2 课题展望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