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项目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方法 | 第13-23页 |
2.1 项目后评价理论 | 第13-14页 |
2.1.1 项目后评价的定义 | 第13-14页 |
2.1.2 项目后评价的作用 | 第14页 |
2.2 管理创新理论 | 第14-15页 |
2.2.1 管理创新的内涵 | 第14-15页 |
2.2.2 管理创新的意义 | 第15页 |
2.3 评价方法概述 | 第15-23页 |
2.3.1 权重确定方法 | 第16页 |
2.3.2 层次分析法 | 第16-19页 |
2.3.3 熵权法介绍 | 第19-21页 |
2.3.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煤制油项目发展情况与评价现状分析 | 第23-33页 |
3.1 煤制油项目的概况 | 第23-28页 |
3.1.1 中国的能源结构宏观分析 | 第23-24页 |
3.1.2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分析 | 第24-26页 |
3.1.3 煤制油项目的技术介绍 | 第26-27页 |
3.1.4 煤制油项目的特点 | 第27-28页 |
3.2 煤制油项目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2.1 煤制油项目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28页 |
3.2.2 煤制油项目的国内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3.3 煤制油项目的管理与后评价现状分析 | 第29-33页 |
3.3.1 煤制油项目的政策管理现状 | 第29-30页 |
3.3.2 煤制油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3.3 煤制油项目评价现状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煤制油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47页 |
4.1 煤制油项目后评价的基本目标和构建思路 | 第33-34页 |
4.1.1 基本目标 | 第33页 |
4.1.2 构建思路 | 第33-34页 |
4.2 煤制油项目后评价基本原则 | 第34-36页 |
4.2.1 煤制油项目后评价开展工作原则 | 第34-35页 |
4.2.2 煤制油项目后评价构建指标体系原则 | 第35-36页 |
4.3 煤制油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36-42页 |
4.3.1 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 第36-38页 |
4.3.2 项目技术评价 | 第38页 |
4.3.3 项目效益评价 | 第38-39页 |
4.3.4 项目管理创新评价 | 第39-40页 |
4.3.5 项目的影响与可持续评价 | 第40-42页 |
4.4 煤制油项目项目综合评价 | 第42-45页 |
4.4.1 熵权法的改进 | 第43-44页 |
4.4.2 组合赋权 | 第44-45页 |
4.5 项目的综合评价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煤制油项目后评价体系的应用案例 | 第47-61页 |
5.1 煤制油项目概况 | 第47-49页 |
5.1.1 案例选择的缘由 | 第47页 |
5.1.2 企业基本情况 | 第47-48页 |
5.1.3 项目基本情况 | 第48-49页 |
5.2 煤制油项目综合后评价 | 第49-58页 |
5.2.1 项目的数据 | 第49-51页 |
5.2.2 专家数据收集 | 第51页 |
5.2.3 指标权重确定 | 第51-55页 |
5.2.4 专家打分情况 | 第55-56页 |
5.2.5 综合评价 | 第56-58页 |
5.3 煤制油项目后评价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4 煤制油目的主要经验及相关建议 | 第59-61页 |
5.4.1 项目经验 | 第59-60页 |
5.4.2 发展建议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伊泰16万吨煤制油项目评分表 | 第67-70页 |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