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直流电机论文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振动转矩抑制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概况第10页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8页
        1.2.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转矩脉动产生的机理以及分类第12-14页
        1.2.2 抑制转矩脉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4-18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论文结构的安排第18-19页
第2章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与脉动转矩的理论分析第19-30页
    2.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结构第19-22页
        2.1.1 电机本体结构第19-20页
        2.1.2 转子位置传感器第20-22页
    2.2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第22-24页
    2.3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驱动方式第24-25页
    2.4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第25-29页
        2.4.1 方波电动机第25-26页
        2.4.2 电压方程第26-27页
        2.4.3 反电动势方程第27-28页
        2.4.4 转矩方程与转矩平衡方程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脉动转矩的理论分析、仿真与实验第30-47页
    3.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换相脉动转矩的数学模型第30-35页
    3.2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脉动转矩的仿真计算第35-37页
    3.3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MATLAB仿真模型与脉动转矩仿真结果第37-38页
    3.4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脉动转矩的实验研究第38-40页
    3.5 差分滤波、放大电路第40-42页
    3.6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脉动转矩特性实验测量与分析第42-46页
    3.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脉动转矩抑制方法的研究第47-58页
    4.1 基于峰谷互补的脉动转矩抑制方法的理论基础第47-49页
    4.2 抑制电机脉动转矩数学模型原理分析第49-52页
    4.3 脉动转矩抑制方法的实验研究第52-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提高脉动转矩抑制效果的相关研究第58-79页
    5.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脉动转矩不对称性原因分析第59-63页
        5.1.1 换相时间对脉动转矩波形影响的理论分析第59-60页
        5.1.2 电阻电感不对称对脉动转矩波形影响的实验研究第60-62页
        5.1.3 电机反电动势波形第62-63页
    5.2 光电式转子位置传感器的研制第63-68页
        5.2.1 光电式位置传感器用于电机换相的理论依据第63页
        5.2.2 光电式位置传感器的电路、整型电路以及电路板尺寸设计第63-66页
        5.2.3 光删尺和固定装置的研制第66-68页
    5.3 光电式位置传感器与霍尔式位置传感器的对比实验第68-72页
        5.3.1 光电传位置传感器的位置分析与固定第68-69页
        5.3.2 位置传感器三相相位差对比实验分析第69-70页
        5.3.3 位置传感器三相上升斜率变化的对比实验分析第70-71页
        5.3.4 位置传感器三相占空比对比试验分析第71-72页
    5.4 光电式与霍尔式位置传感器脉动转矩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第72-74页
    5.5 光电式脉动转矩的抑制实验与结果分析第74-78页
    5.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6.1 总结第79页
    6.2 展望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附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48V启停系统双向DC_DC变换器研究
下一篇:考虑需求侧响应的光伏微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