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四、研究思路与理论方法 | 第16-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一)创新点 | 第19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社工组织参与寨鹿社区治理实践 | 第20-35页 |
第一节 社工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0-21页 |
一、社工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 | 第20页 |
二、社工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可行性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社工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 第21-24页 |
一、保护弱势群体相关利益的同时完善公共服务 | 第21-22页 |
二、促进治理主体多元化 | 第22-23页 |
三、加快推动社区力量建设和发展 | 第23-24页 |
四、推动政府政策的执行和反馈 | 第24页 |
第三节 上林县寨鹿社区及其社工机构简况 | 第24-26页 |
一、寨鹿社区概况 | 第24-25页 |
二、社工机构概况 | 第25-26页 |
第四节 K社工组织参与寨鹿社区治理的实践分析 | 第26-35页 |
一、K社工机构参与寨鹿服务项目介绍 | 第26页 |
二、K社工机构服务过程中所克服的困难 | 第26-27页 |
三、K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具体服务流程 | 第27-30页 |
四、K社工机构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社区治理具体领域 | 第30-32页 |
五、K社工机构服务成果 | 第32-35页 |
第二章 社工组织参与寨鹿社区治理的困境 | 第35-41页 |
第一节 政府制度供给与创新的不足 | 第35-36页 |
一、政府对社工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关心重视程度不够 | 第35页 |
二、政府与社工组织的权力分配模糊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社工组织自身建设的缺陷 | 第36-38页 |
一、社工组织人员专业能力不过硬 | 第36-37页 |
二、社工组织人员缺乏,满足不了社区服务需求 | 第37页 |
三、社工组织服务面窄,实际居民参与人数少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意识及能力的短板 | 第38页 |
一、社区居民对社工组织认识不够 | 第38页 |
二、社区居民对自身社区缺乏认同感 | 第38页 |
第四节 从寨鹿社工治理看民族乡村公共治理的困境及其成因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完善社工组织参与民族乡村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1-46页 |
第一节 政府治理体系和观念的完善 | 第41-43页 |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 | 第41-42页 |
二、政府应改革管理理念,转变对社工组织的认识 | 第42页 |
三、政府应加大对社工组织的培育力度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社工组织素质与能力的建设 | 第43-44页 |
一、社工组织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社工工作能力 | 第43-44页 |
二、社工组织应增加社区服务人数,提高自身影响力 | 第44页 |
三、社工组织应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调 | 第44页 |
第三节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治理的意识与能力 | 第44-46页 |
一、培育公民意识,提高社区参与度 | 第44-45页 |
二、社区居民应增强社区认同感,建设和谐社区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