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引言 | 第16-1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1.1 铜对植物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8-20页 |
1.1.1 铜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8页 |
1.1.2 铜对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8-19页 |
1.1.3 铜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19页 |
1.1.4 铜对植物酶系统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 铜污染植物修复技术 | 第20-21页 |
1.2.1 植物固定 | 第20页 |
1.2.2 植物挥发 | 第20页 |
1.2.3 植物提取 | 第20-21页 |
1.3 不同有机酸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第21页 |
1.4 展望 | 第21-22页 |
1.4.1 加快筛选和培育新的重金属超富集或高富集植物 | 第21页 |
1.4.2 深入开展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及耐性机理研究 | 第21-22页 |
1.4.3 分子生物学手段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 第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2. CU尾矿与园土的不同配比对蜀葵、黑心菊抗性生理研究 | 第25-3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2.1.3 分析测定项目 | 第25-26页 |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2.2.1 不同含量的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2 不同含量的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3 不同含量的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SOD活性的影响 | 第28页 |
2.2.4 不同含量的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POD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5 不同含量的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丙二醛(MDA)含量影响 | 第29-31页 |
2.2.6 不同含量的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脯氨酸(Pro)含量影响 | 第31-32页 |
2.2.7 不同含量的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谷胱甘肽含量影响 | 第32页 |
2.3 讨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3. 铜尾矿尾砂对蜀葵和黑心菊幼苗生长及其金属离子积累的影响 | 第35-4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3.1.3 分析测定项目 | 第35-36页 |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4页 |
3.2.1 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2 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Cu~(2+)吸收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3 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Cd~(2+)吸收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4 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Zn~(2+)吸收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5 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Ca~(2+)吸收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6 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Na~+吸收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7 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K~+吸收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8 Cu胁迫对蜀葵、黑心菊Cu~(2+)、Cd~(2+)、Zn~(2+)、Ca~(2+)、Na~+、K~+、迁移率的影响 | 第44页 |
3.3 讨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4.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和黑心菊抗性生理的影响 | 第47-5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8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4.1.3 分析测定项目 | 第47-48页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8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4.2.1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2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3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SOD活性的影响 | 第50页 |
4.2.4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POD活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4.2.5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6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7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4.3 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5.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和黑心菊生长及其金属离子积累的影响 | 第57-6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57页 |
5.1.3 分析测定项目 | 第57-58页 |
5.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8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5.2.1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58-60页 |
5.2.2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Cu~(2+)吸收的影响 | 第60页 |
5.2.3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Cd~(2+)吸收的影响 | 第60-61页 |
5.2.4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Pb~(2+)吸收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5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K+吸收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6 不同有机酸对栽植于铜尾矿中的蜀葵、黑心菊Na+吸收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 讨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全文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