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9-12页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2页 |
1.4.1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2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5 可行性论证 | 第12页 |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2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 第14-20页 |
2.1 国外关于金融产业结构的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7页 |
2.1.1 传统金融结构观 | 第14-15页 |
2.1.2 内生金融经济的金融结构观 | 第15-16页 |
2.1.3 金融功能观 | 第16-17页 |
2.2 国内学者关于金融产业结构的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20页 |
3 金融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20-25页 |
3.1 金融产业结构内涵的界定 | 第20-21页 |
3.2 金融产业结构的刻画指标 | 第21-23页 |
3.2.1 戈氏刻画方法 | 第21页 |
3.2.2 其他刻画方法 | 第21-23页 |
3.3 判定金融产业结构合理的标准 | 第23-25页 |
4 中国金融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评价 | 第25-36页 |
4.1 金融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25-26页 |
4.1.1 银行业发展指标 | 第25页 |
4.1.2 证券业发展指标 | 第25页 |
4.1.3 保险业发展指标 | 第25-26页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下的中国金融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 | 第26-31页 |
4.2.1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操作原理 | 第27-28页 |
4.2.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结果 | 第28-31页 |
4.3 模糊综合评价2012年中国金融产业结构发展水平 | 第31-34页 |
4.4 小结 | 第34-36页 |
5 中国金融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6-53页 |
5.1 金融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5.1.1 经济发展水平 | 第36页 |
5.1.2 金融发展水平 | 第36-37页 |
5.1.3 交易成本 | 第37页 |
5.1.4 金融创新 | 第37-38页 |
5.1.5 制度因素 | 第38页 |
5.2 计量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8-44页 |
5.2.1 计量模型设定 | 第38-39页 |
5.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9-44页 |
5.3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44-51页 |
5.3.1 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5.3.2 长期均衡分析—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45-48页 |
5.3.3 短期因果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 | 第48-51页 |
5.4 小结 | 第51-53页 |
6 中国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研究 | 第53-56页 |
6.1 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 | 第53-54页 |
6.2 积极推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行业的微观层次调整 | 第54-55页 |
6.3 不断进行金融创新,降低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 | 第55页 |
6.4 树立科学发展观,优化融资结构 | 第55-5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页 |
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2页 |
B.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