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1 问题导向 | 第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3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内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研究现状概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外政务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研究现状概述 | 第14页 |
1.2.3 国内外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研究对比分析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1.4.2 实践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基本概述和基础理论分析 | 第18-25页 |
2.1 基本概述 | 第18-21页 |
2.1.1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的历史沿革 | 第18-20页 |
2.1.2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定义 | 第20-21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1-25页 |
2.2.1 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3 领导科学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巴中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案例描述 | 第25-38页 |
3.1 巴中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工作历程 | 第25-26页 |
3.1.1 巴中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前阶段 | 第25页 |
3.1.2 巴中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后阶段 | 第25-26页 |
3.2 巴中市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现状 | 第26-38页 |
3.2.1 巴中市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基本程序 | 第27-30页 |
3.2.2 巴中市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现行主要方式 | 第30-35页 |
3.2.3 巴中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主要成效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巴中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价值效用分析 | 第38-45页 |
4.1 巴中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重要性分析 | 第38-40页 |
4.1.1 积极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第38-39页 |
4.1.2 加快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 第39页 |
4.1.3 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深入推进党内民主 | 第39页 |
4.1.4 注重从源头上遏制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 | 第39-40页 |
4.1.5 落实和保障群众“四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 第40页 |
4.2 巴中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典型性分析 | 第40-43页 |
4.2.1 突出干部初始提名鲜明的导向性 | 第41页 |
4.2.2 增强对“一把手”选人用人约束力 | 第41-42页 |
4.2.3 扩大干部初始提名主体涵盖面 | 第42页 |
4.2.4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社会满意度 | 第42-43页 |
4.3 巴中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 第43-45页 |
4.3.1 个别“一把手”担心用人权削弱 | 第43页 |
4.3.2 干部初始提名程序仍需规范 | 第43页 |
4.3.3 重视干部初始提名行为监督 | 第43-44页 |
4.3.4 干部初始提名神秘化不可忽视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巴中市构建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机制 | 第45-51页 |
5.1 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方式 | 第45-48页 |
5.1.1 实行主体复合式提名 | 第45页 |
5.1.2 实行全程差额式提名 | 第45-46页 |
5.1.3 实行缺位公推式提名 | 第46页 |
5.1.4 实行竞争选拔式提名 | 第46-47页 |
5.1.5 实行非定向推荐提名 | 第47-48页 |
5.2 构建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方式的实现路径 | 第48-51页 |
5.2.1 坚持干部群众有序参与 | 第48页 |
5.2.2 明确干部初始提名责任 | 第48-49页 |
5.2.3 完善干部初始提名程序 | 第49页 |
5.2.4 强化干部初始提名监督 | 第49-50页 |
5.2.5 严格干部初始提名问责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启示 | 第51-55页 |
6.1 巴中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案例研究的总结 | 第51-52页 |
6.2 巴中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案例研究的启示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