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论文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引言第8-15页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9-13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2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形成第15-20页
    2.1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第15-17页
        2.1.1 国内科学教育的反思第15-16页
        2.1.2 国外先进思想的传入第16-17页
    2.2 影响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人物与事件第17-20页
        2.2.1 黄炎培对卢作孚直接的影响第17页
        2.2.2 杜威、陶行知对卢作孚的影响第17-18页
        2.2.3 东北一行促使卢作孚建立科学院第18-20页
3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内容与实践第20-34页
    3.1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内容第20-24页
        3.1.1“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第20-21页
        3.1.2 重视科学、倡导科学,注重实用科学的研究第21-22页
        3.1.3 科学的教育方法第22-24页
    3.2 卢作孚科学教育实践第24-34页
        3.2.1 学校科学教育第24-27页
        3.2.2 民众科学教育第27-34页
4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第34-43页
    4.1“乡村教育运动三杰”中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第34-39页
        4.1.1 与梁漱溟科学教育思想的异同第34-37页
        4.1.2 与晏阳初科学教育思想的异同第37-39页
    4.2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第39-43页
        4.2.1 动摇了民众的封建迷信思想第39-40页
        4.2.2 改变了重文史哲轻自然科技的传统教育方式第40-41页
        4.2.3 跨越了“劳心者”和“劳力者”的鸿沟第41页
        4.2.4 传播了科学社会化教育的理念第41-43页
5 卢作孚科学教育思想的当前启示第43-47页
    5.1 乡村现代化,教育优先第43-44页
    5.2 学校教育,普及为重第44-45页
    5.3 民众教育,科普为主第45-47页
6 结语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附录第54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南昌市新建二中为例
下一篇: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影响的因素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