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基于非变性微型2DE-网格凝胶切取—定量LC-MS/MS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方法的建立及人类血浆蛋白质的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概述第13-15页
        1.1.1 基于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质谱分析的top-down策略第13-14页
        1.1.2 基于肽段液相色谱分离-质谱分析的bottom-up策略第14-15页
    1.2 非变性蛋白质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与概况第15-19页
        1.2.1 传统非变性蛋白质的分析方法第15-16页
        1.2.2 非变性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16-18页
        1.2.3 蓝色非变性二维凝胶电泳第18-19页
    1.3 基于凝胶分离的蛋白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第19-21页
        1.3.1 基于凝胶分离的蛋白质的定性分析第19-20页
        1.3.2 基于凝胶分离的蛋白质的定量分析第20-21页
    1.4 用于蛋白质分析的质谱类型及检测原理第21-23页
    1.5 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第23-28页
        1.5.1 研究背景第23-25页
        1.5.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5.3 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非变性微型 2DE用于人血浆蛋白分离条件的优化第28-38页
    2.1 引言第28-3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0-32页
        2.2.2 实验方法第32-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37页
        2.3.1 非变性微型 2DE不同IEF时间内电压及电流随时间变化进程的分析第34-36页
        2.3.2 非变性微型 2DE的不同IEF时间对人血浆蛋白分离效果的分析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基于非变性微型 2DE-选点凝胶切取-LC-MS/MS非标定量方法的探索第38-51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9-48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9-41页
        3.2.2 实验方法第41-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50页
        3.3.1 灰度积分定量标准曲线第48-49页
        3.3.2 质谱非标定量标准曲线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非变性微型 2DE-网格凝胶切取-定量LC-MS/MS”蛋白相互作用组学分析方法的建立及人血浆蛋白质的分析第51-72页
    4.1 引言第51-5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2-58页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2-54页
        4.2.2 实验方法第54-5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8-71页
        4.3.1 非变性微型 2DE凝胶上人血浆HDL分布区域的定量LC-MS/MS分析第58-59页
        4.3.2 人血浆蛋白的LC-MS/MS定量分析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第59-63页
        4.3.3 与ApoA-I含量分布谱图相似的蛋白质分析第63-66页
        4.3.4 低丰度蛋白非变性分布图谱与ApoA-I非变性分布图谱的进一步比较第66-68页
        4.3.5 本研究结果与已报道的与HDL存在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结果的比较第68-69页
        4.3.6 非变性蛋白谱图的新概念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全局预测与分析第69-71页
    4.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SD大鼠血浆蛋白数据集的建立第72-79页
    5.1 引言第72-73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3-75页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73页
        5.2.2 实验动物第73页
        5.2.3 实验方法第73-7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5-78页
        5.3.1 SD大鼠血浆蛋白数据集的建立第75-77页
        5.3.2 人血浆与大鼠血浆中高丰度蛋白种类差异性的初步比较第77-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结论第79-80页
    创新之处第80页
    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7页
附录第97-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附件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理体征的光生物效应照明研究
下一篇:序列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citrin缺乏症基因检测平台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