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造型的雕塑性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1 引言 | 第6-9页 |
| ·论文课题来源和依据、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 第6页 |
| ·论文课题的来源和依据 | 第6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6页 |
| ·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外已有的文献综述 | 第6-7页 |
|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7页 |
|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方法 | 第7页 |
| ·概念界定 | 第7页 |
| ·研究方法 | 第7页 |
| ·创新点 | 第7-9页 |
| 2 雕塑与建筑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 第9-17页 |
| ·雕塑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 ·建筑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 ·雕塑与建筑的异同点 | 第14-17页 |
| ·两者都具有空间性和公共性 | 第14-15页 |
| ·建筑与雕塑在功能上的区别 | 第15-17页 |
| 3 雕塑性建筑的特点 | 第17-22页 |
| ·建筑外观的雕塑性特征 | 第17-18页 |
| ·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 | 第18-19页 |
| ·更加贴近自然环境设计 | 第19-20页 |
| ·反映传承与时代的关系 | 第20-22页 |
| 4 雕塑性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 第22-25页 |
| ·比例、尺度 | 第22-23页 |
| ·材料的选择 | 第23页 |
| ·与环境的和谐 | 第23-25页 |
| 5 建筑造型的雕塑化趋势 | 第25-29页 |
| ·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性建筑 | 第26-27页 |
| ·采用“塑造”手法使建筑外观雕塑化 | 第27页 |
| ·以结构为形态的雕塑性建筑 | 第27-29页 |
| 6 结论 | 第29-31页 |
| ·科学技术是雕塑与建筑形式发展的推动力 | 第29页 |
| ·雕塑与建筑都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 第29-31页 |
| 致谢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