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版画与康熙五彩之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0页 |
| ·论文研究的来源与依据 | 第7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论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8页 |
| ·论文的框架 | 第8-10页 |
| 2 传统版画与康熙五彩概述 | 第10-18页 |
| ·什么是传统版画 | 第10页 |
| ·版画的种类 | 第10-12页 |
| ·版画的艺术表现特征 | 第12-13页 |
| ·传统版画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 第13-16页 |
| ·什么是康熙五彩瓷 | 第16页 |
| ·康熙五彩的形成和发展 | 第16-18页 |
| 3 版画技法与康熙五彩技法比较 | 第18-32页 |
| ·点的比较 | 第18-22页 |
| ·地面上点处理的比较 | 第18-19页 |
| ·山石点技法的比较 | 第19-20页 |
| ·花草树木中点饰的比较 | 第20-22页 |
| ·线的比较 | 第22-26页 |
| ·铁线描的比较 | 第22-24页 |
| ·行云流水描的比较 | 第24-25页 |
| ·钉头鼠尾描的比较 | 第25-26页 |
| ·圈线的比较 | 第26-29页 |
| ·圈线在植物题材中的比较 | 第26-27页 |
| ·圈线在动物题材中的比较 | 第27-28页 |
| ·圈线为图案装饰的比较 | 第28-29页 |
| ·年画设色与康熙五彩上色的比较 | 第29-32页 |
| ·随"类"赋彩的设色法则比较 | 第29-30页 |
| ·随"意"赋彩的象征性比较 | 第30-32页 |
| 4 传统版画构图与康熙五彩构图比较 | 第32-40页 |
| ·满景式构图 | 第32-34页 |
| ·S形构图 | 第34-35页 |
| ·X形构图 | 第35-36页 |
| ·U形构图 | 第36-37页 |
| ·V形构图 | 第37-38页 |
| ·C形构图 | 第38-40页 |
| 5 版画人造形态与康熙五彩人物造型的比较 | 第40-49页 |
| ·老者的形象 | 第40-41页 |
| ·小孩的形象 | 第41-42页 |
| ·仕女的形象 | 第42-45页 |
| ·武夫的形象 | 第45-49页 |
| 6 木刻版画与康熙五彩的题材比较 | 第49-57页 |
| ·吉祥纹样题材比较 | 第49-54页 |
| ·动物题材的吉祥纹样比较 | 第49-52页 |
| ·植物题材的吉祥纹样比较 | 第52-54页 |
| ·人物、故事题材纹样比较 | 第54-57页 |
| 7 结束语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