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2.理论联系实际法 | 第14页 |
3.比较分析法 | 第14-15页 |
(五)研究重点、难点 | 第15页 |
1.重点 | 第15页 |
2.难点 | 第15页 |
(六)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一、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17-20页 |
1.无产阶级政党是科学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 第17-18页 |
2.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共产党员和工人阶级的头脑 | 第18-19页 |
3.必须明确反对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和观念 | 第19-20页 |
(二)列宁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20-24页 |
1.必须以先进理论指导无产阶级政党 | 第21-22页 |
2.必须要提高党员质量以纯洁党员队伍 | 第22页 |
3.必须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武器 | 第22-24页 |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实践基础 | 第24-37页 |
(一)当时党的思想状况及其对党完成自身历史任务的影响 | 第24-27页 |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状况 | 第24-25页 |
2.对党完成自身历史任务的影响 | 第25-27页 |
(二)对党的思想建设进行实践探索 | 第27-32页 |
1.三湾改编,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原则 | 第27-29页 |
2.水口建党,对思想上入党的实践探索 | 第29-30页 |
3.九月“洗党”,纯洁党的基层组织 | 第30-31页 |
4.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理论 | 第31-32页 |
(三)把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思想建设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 第32-33页 |
1.探索出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 | 第32页 |
2.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第32-33页 |
(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 | 第33-37页 |
1.遵义会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 | 第33-34页 |
2.瓦窑堡会议抵制共产党内的“左”倾关门主义 | 第34-37页 |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内涵 | 第37-43页 |
(一)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第37页 |
2.计划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7页 |
3.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原则 | 第37-38页 |
(二)思想建设的主要观点 | 第38-40页 |
1.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共产党员的头脑 | 第38页 |
2.在党内开展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 | 第38-39页 |
3.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 | 第39-40页 |
(三)思想建设的具体方法 | 第40-43页 |
1.进行党内的思想教育 | 第40-41页 |
2.开展正确的党内批评 | 第41-42页 |
3.对红军进行无产阶级思想宣传 | 第42-43页 |
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实践意义 | 第43-47页 |
(一)思想建设的主要特点 | 第43-44页 |
1.更加注重对党员进行思想上的改造 | 第43页 |
2.注重思想建设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结合 | 第43-44页 |
(二)思想建设的实践意义 | 第44-47页 |
1.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 | 第44页 |
2.改造了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 | 第44-45页 |
3.解决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问题 | 第45-47页 |
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当代启示 | 第47-51页 |
(一)始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 第47页 |
(二)始终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党的思想建设 | 第47-48页 |
(三)始终要突出问题导向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 第48-49页 |
(四)始终要不断创新党的思想建设的方法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