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人造石油论文--从其他原料提取石油论文

茶油下脚油制备生物柴油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1.1 生物柴油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及特性第12-14页
    1.3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第14-22页
        1.3.1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第14-19页
        1.3.2 目前国内外生物柴油产业状态第19-22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22-26页
        1.4.1 研究背景第22页
        1.4.2 茶油的理化性质第22-24页
        1.4.3 茶油来源第24-26页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页
    1.6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6-28页
第二章 茶油下脚油均相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第28-50页
    2.1 实验仪器、试剂及标准溶液的配置第28页
        2.1.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8页
        2.1.2 标准溶液的配置第28页
    2.2 茶油下脚油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8-31页
        2.2.1 酸值测定第28-29页
        2.2.2 皂化值测定第29-31页
        2.2.3 茶油下脚油分子量的计算第31页
    2.3 茶油下脚油预处理第31-34页
        2.3.1 脱酸原理第31-32页
        2.3.2 脱酸实验步骤第32-33页
        2.3.3 脱酸实验结果第33-34页
    2.4 均相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第34-39页
        2.4.1 均相酯交换反应原理第34-35页
        2.4.2 均相酯交换反应实验设计第35-37页
        2.4.3 生物柴油制备实验步骤第37页
        2.4.4 生物柴油产率的计算第37-39页
    2.5 均相酯交换反应实验结果第39-45页
        2.5.1 正交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第39-40页
        2.5.2 单因素结果分析第40-45页
        2.5.3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第45页
    2.6 产品的精制过程及理化性质测试第45-49页
        2.6.1 精制步骤第46页
        2.6.2 精制生物柴油理化性质测试方法第46-47页
        2.6.3 生物柴油精制产率和理化性质第47-49页
    2.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天然海泡石制备固体催化剂及生物柴油制备第50-59页
    3.1 固体催化剂的常用的制备方法第50-51页
        3.1.1 沉淀法制备固体催化剂第50页
        3.1.2 浸渍法制备固体催化剂第50-51页
        3.1.3 离子交换法制备固体催化剂第51页
    3.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51-52页
    3.3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第52-57页
        3.3.1 天然海泡石负载碳酸钾实验流程图第52页
        3.3.2 实验设计与步骤第52-53页
        3.3.3 负载结果及固体催化剂表征第53-57页
    3.4 碳酸钾在海泡石上的负载率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第57-58页
        3.4.1 实验步骤第57页
        3.4.2 实验结果分析第57-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酸化后的海泡石制备固体催化剂及生物柴油制备第59-75页
    4.1 前言第59页
    4.2 酸化预处理海泡石的工艺研究第59-61页
        4.2.1 实验设计第59页
        4.2.2 催化剂制备流程以及实验步骤第59-60页
        4.2.3 用不同负载率的固体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第60-61页
    4.3 实验结果第61-63页
        4.3.1 负载结果第61页
        4.3.2 硫酸浓度和酸化温度对负载率的影响第61-62页
        4.3.3 不同负载率生物柴油的转化率第62-63页
    4.4 固体催化剂表征第63-70页
        4.4.1 BET吸附曲线第63-66页
        4.4.2 XRD分析第66-68页
        4.4.3 SEM-EDS分析第68-70页
    4.5 固体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第70-73页
        4.5.1 最佳醇油比第71-72页
        4.5.2 最佳反应温度第72页
        4.5.3 最佳催化剂用量第72-73页
    4.6 固体催化剂连续使用稳定性研究第73-74页
    4.7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附件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发夫酵母催化合成新科思糖的研究
下一篇:抗湿滑套扎器胶圈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