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肌疾病论文

在缺血再灌注导致的长QT间期中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IKr)的作用和STVNa的调节机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表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9页
        1.1.1 心肌梗死及其治疗第15-17页
        1.1.2 缺血再灌注诱发心律失常及QT间期延长的机制第17-19页
        1.1.3 异甜菊醇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第1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3.1 缺血再灌注对豚鼠离体心脏心电图和心率的影响第20页
        1.3.2 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IKr电流的影响第20页
        1.3.3 STVN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IKr电流的影响第20页
        1.3.4 STVNa对心脏hERG电流的影响第20-22页
第二章 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在缺血再灌注导致QT间期延长中的作用第22-46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3-36页
        2.2.1 实验动物的选择第23页
        2.2.2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23-25页
        2.2.3 溶液的配制第25-27页
        2.2.4 实验仪器第27-28页
        2.2.5 Power Lab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第28-29页
        2.2.6 膜片钳技术第29-31页
        2.2.7 豚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第31-32页
        2.2.8 豚鼠心肌细胞分离的方法第32-33页
        2.2.9 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第33-34页
        2.2.10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记录的方法第34-35页
        2.2.11 I_(Kr)电流记录的方法第35页
        2.2.12 统计学方法第35-36页
    2.3 实验结果第36-44页
        2.3.1 缺血再灌注对离体心脏心率的影响第36页
        2.3.2 缺血再灌注对离体心脏QT间期的影响第36-38页
        2.3.3 缺血再灌注对离体心脏QT间期变异性和RR间期变异性的影响第38页
        2.3.4 心肌细胞形态学观察第38-40页
        2.3.5 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第40页
        2.3.6 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I_(Kr)电流的影响第40-42页
        2.3.7 连二亚硫酸钠(化学缺氧)对I_(Kr)电流的直接作用第42-43页
        2.3.8 维生素E对缺血再灌注抑制I_(Kr)电流的逆转作用第43页
        2.3.9 高糖和过氧化氢(H_2O_2)对IKr电流的作用第43-44页
    2.4 本章讨论第44-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STVNa对缺血再灌注导致APD延长和I_(Kr)抑制的影响第46-56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材料方法第47-49页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7页
        3.2.2 溶液配制第47页
        3.2.3 豚鼠心肌细胞分离的方法第47页
        3.2.4 豚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3.2.5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I_(Kr)电流的记录第48页
        3.2.6 统计学方法第48-49页
    3.3 实验结果第49-52页
        3.3.1 心肌细胞形态学观察第49页
        3.3.2 STVNa减少缺血再灌注对动作电位时程的延长第49页
        3.3.3 STVNa减少缺血再灌注对静息电位的降低第49-50页
        3.3.4 STVNa减小缺血再灌注对I_(Kr)电流的抑制第50-51页
        3.3.5 曲美他嗪减少缺血再灌注对I_(Kr)电流的降低第51-52页
    3.4 本章讨论第52-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STVNa对hERG电流的影响第56-66页
    4.1 引言第56-57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57-62页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57页
        4.2.2 溶液的配制第57页
        4.2.3 大肠杆菌DH5α 的培养第57-58页
        4.2.4 大肠杆菌DH5α 感受态细菌的制备第58页
        4.2.5 hERG和GFP质粒的转化第58-59页
        4.2.6 hERG和GFP质粒的提取第59页
        4.2.7 HEK293 细胞瞬时转染hERG质粒的方法第59-60页
        4.2.8 hERG电流的记录第60-61页
        4.2.9 豚鼠心肌细胞急性分离的方法第61页
        4.2.10 I_(Kr)电流的记录第61页
        4.2.11 统计学方法第61-62页
    4.3 实验结果第62-64页
        4.3.1 STVNa对I_(Kr)电流的作用第62-63页
        4.3.2 STVNa对hERG电流的作用第63-64页
    4.4 本章讨论第64-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总结第66页
    展望第66-67页
    创新之处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件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创减压腓骨支撑术与头颈部开窗打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比较
下一篇:拘束应激负荷通过CORT/Mfn2/MAVS通路增加小鼠对流感病毒易感性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