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还原染料染色概况 | 第14-17页 |
1.2.1 还原染料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还原染料染色现状 | 第15-16页 |
1.2.3 还原染料染色新工艺 | 第16-17页 |
1.3 电化学还原概况 | 第17-21页 |
1.3.1 电化学还原体系 | 第17-20页 |
1.3.2 电化学还原原理 | 第20-21页 |
1.4 还原染料的电化学还原染色 | 第21-31页 |
1.4.1 电化学还原染色的发展过程 | 第21-22页 |
1.4.2 电化学还原染色研究现状 | 第22-30页 |
1.4.3 还原染料的电化学循环染色 | 第30-31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38页 |
2.1 实验材料、药品 | 第32-33页 |
2.1.1 织物与化学试剂 | 第32页 |
2.1.2 染料分子结构 | 第32-33页 |
2.2 仪器和设备 | 第33-34页 |
2.3 染色工艺 | 第34-36页 |
2.3.1 保险粉还原染色工艺 | 第34-35页 |
2.3.2 还原染料间接电化学还原染色工艺 | 第35页 |
2.3.3 还原染料间接电化学循环染色工艺 | 第35-36页 |
2.3.4 回收染料间接电化学染色工艺 | 第36页 |
2.4 测试方法 | 第36-38页 |
2.4.1 K/S 值及 Lab 值测试 | 第36页 |
2.4.2 耐皂洗色牢度测试 | 第36页 |
2.4.3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 第36页 |
2.4.4 耐日晒牢度测试 | 第36页 |
2.4.5 还原染料隐色体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6-37页 |
2.4.6 电化学循环染色时染料隐色体浓度测试 | 第37页 |
2.4.7 电化学循环染色时废染液中 NaOH 的损耗量测定 | 第37页 |
2.4.8 废染液中还原染料回收率的测定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58页 |
3.1 还原染料间接电化学染色与保险粉还原染色结果对比 | 第38-43页 |
3.1.1 还原染料保险粉还原染色工艺的确定 | 第38-39页 |
3.1.2 还原染料间接电化学染色 | 第39页 |
3.1.3 还原染料电化学拼色实验 | 第39-42页 |
3.1.4 间接电化学染色与传统保险粉染色牢度对比 | 第42-43页 |
3.1.5 小结 | 第43页 |
3.2 回收废染液的循环利用研究 | 第43-46页 |
3.2.1 回收废染液染色初探 | 第43-44页 |
3.2.2 还原大红 R 隐色体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44页 |
3.2.3 保险粉还原染色与电化学还原染色上染率对比 | 第44-45页 |
3.2.4 补加染料的废染液染色实验 | 第45页 |
3.2.5 回收废染液不能循环使用原因分析 | 第45-46页 |
3.2.6 小结 | 第46页 |
3.3 还原染料电化学废染液循环染色实验研究 | 第46-55页 |
3.3.1 一次间接电化学染色后染液中各组分变化分析 | 第46-48页 |
3.3.2 回收染浴中补加媒介物质的染色实验 | 第48-49页 |
3.3.3 还原染料间接电化学循环染色实验 | 第49-51页 |
3.3.4 回收染浴用于拼色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3.3.5 间接电化学循环染色与传统保险粉染色牢度对比 | 第54-55页 |
3.3.6 小结 | 第55页 |
3.4 染色废液中还原染料的回收和染色 | 第55-58页 |
3.4.1 染色废液中还原染料的回收率的测定 | 第55-56页 |
3.4.2 回收还原染料间接电化学染色实验 | 第56-57页 |
3.4.3 回收染料电化学染色与新鲜染料电化学染色牢度对比 | 第57页 |
3.4.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