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分析--以朱集东矿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煤炭资源对经济发展重要性方面 | 第13-14页 |
1.1.2 煤炭开采对环境影响方面 | 第14-15页 |
1.1.3 三下采煤以及重复开采方面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1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2 观测站布设与数据预处理 | 第19-25页 |
2.1 测区地理位置 | 第19页 |
2.2 地表观测线的布设 | 第19-22页 |
2.2.1 观测线位置 | 第19-20页 |
2.2.2 观测线长度 | 第20-22页 |
2.3 外业观测数据质量评定 | 第22-25页 |
2.3.1 平面连接测量精度分析 | 第22-23页 |
2.3.2 高程连接测量精度分析 | 第23页 |
2.3.3 全面观测精度分析 | 第23-25页 |
3 实测数据处理与变形规律分析 | 第25-59页 |
3.1 移动变形量计算 | 第25-26页 |
3.2 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介绍 | 第26-32页 |
3.2.1 1111 (3)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 | 第26-30页 |
3.2.2 相邻工作面简介 | 第30-32页 |
3.3 实测数据解算地表移动变形参数 | 第32-43页 |
3.3.1 启动距 | 第32页 |
3.3.2 下沉率q' | 第32-33页 |
3.3.3 开采充分性评价指标 | 第33-34页 |
3.3.4 采动程度系数 | 第34页 |
3.3.5 最大下沉滞后距和最大下沉滞后角 | 第34-35页 |
3.3.6 超前影响角和超前影响距 | 第35-36页 |
3.3.7 水平移动系数b | 第36-38页 |
3.3.8 主要影响半径和主要影响角正切 | 第38-41页 |
3.3.9 边界角 | 第41-43页 |
3.4 移动变形规律分析 | 第43-59页 |
3.4.1 走向、倾向下沉曲线 | 第43-46页 |
3.4.2 走向、倾向倾斜变形 | 第46-49页 |
3.4.3 走向、倾向动态曲率 | 第49-52页 |
3.4.4 走向、倾向水平变形 | 第52-55页 |
3.4.5 走向、倾向水平移动 | 第55-59页 |
4 概率积分法模型修正 | 第59-93页 |
4.1 随机介质理论 | 第59-61页 |
4.2 概率积分法参数简介 | 第61-62页 |
4.3 概率积分法预计公式 | 第62-65页 |
4.4 基于概率积分法求解参数的方法 | 第65-69页 |
4.4.1 模矢法求参基本原理 | 第65-67页 |
4.4.2 遗传算法求参原理 | 第67-68页 |
4.4.3 遗传算法构成要素介绍 | 第68-69页 |
4.5 参数解算实例 | 第69-84页 |
4.5.1 模矢法 | 第70-75页 |
4.5.2 遗传算法 | 第75-84页 |
4.6 概率积分法模型的修正 | 第84-93页 |
4.6.1 模型修正 | 第85-86页 |
4.6.2 工程实例 | 第86-9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5.1 结论 | 第93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作者简介与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