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条件价值评估法 | 第12-14页 |
1.2.2 流域生态补偿 | 第14-15页 |
1.2.3 支付意愿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篇章结构 | 第17-18页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30页 |
2.1 生态补偿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1 外部性理论 | 第19-21页 |
2.1.2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1页 |
2.1.3 博弈论理论 | 第21-22页 |
2.1.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 | 第22-23页 |
2.1.5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页 |
2.2 生态补偿利益主体分析 | 第23-24页 |
2.3 生态补偿基本原则 | 第24-26页 |
2.4 生态补偿基本方式 | 第26-28页 |
2.4.1 政府补偿方式 | 第26-27页 |
2.4.2 市场补偿方式 | 第27-28页 |
2.5 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2.6 生态补偿政策效果评估 | 第29-30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0-33页 |
3.1 赣江流域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 | 第30-31页 |
3.2 赣江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问题 | 第31-33页 |
3.2.1 赣江流域生态补偿现状 | 第31页 |
3.2.2 赣江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4 赣江流域南昌段居民支付意愿的测算 | 第33-43页 |
4.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33-35页 |
4.1.1 问卷设计 | 第33-34页 |
4.1.2 样本选择与调查实施 | 第34-35页 |
4.2 被调查的基本特征分析 | 第35-36页 |
4.3 赣江流域南昌段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8页 |
4.4 赣江流域南昌段居民WTP的测算 | 第38-43页 |
4.4.1 支付意愿的非参数测算 | 第38页 |
4.4.2 支付意愿的参数测算 | 第38-43页 |
5 政策建议、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展望 | 第43-46页 |
5.1 政策建议 | 第43-45页 |
5.2 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45-46页 |
6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