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高架桥论文

高架车站的振动影响及变形监测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高速铁路站房结构发展概况第11-13页
    1.2 车辆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概况第13-16页
        1.2.1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高架车站振动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6-20页
        1.3.1 工程背景第16-20页
        1.3.2 课题研究意义第2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车辆-桥梁-结构系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列车动荷载产生机理及模拟方式第22-26页
        2.2.1 列车动荷载的产生机理第22-23页
        2.2.2 列车动荷载的模拟方式第23-26页
    2.3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26-28页
    2.4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第28-31页
        2.4.1 振动频率第28-30页
        2.4.2 阻尼第30-31页
    2.5 列车参数和计算工况设定第31-33页
        2.5.1 计算列车选择第31-33页
        2.5.2 计算工况设定第33页
    2.6 激励荷载函数的确定第33-34页
    2.7 本章小结第34-36页
3. 高速列车对站体结构的振动影响计算与分析第36-43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候车大厅楼板全范围内的竖向位移和加速度最大值第36-37页
        3.2.1 NH线单线行车第36页
        3.2.2 NH线双线行车第36-37页
        3.2.3 NH线双线行车+HH线双线行车第37页
    3.3 候车大厅楼板竖向位移、加速度沿横轨向的分布与衰减规律第37-40页
        3.3.1 NH线单线行车第37-38页
        3.3.2 NH线双线行车第38-39页
        3.3.3 NH线双线行车+HH线双线行车第39-40页
    3.4 候车大厅楼板在列车荷载激励下的振动安全性及使用舒适性评价第40-42页
        3.4.1 环境振动评价标准第40-41页
        3.4.2 候车大厅楼板振动安全性评价第41页
        3.4.3 候车大厅楼板使用舒适性评价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基于监测数据关联分析的结构预警方法第43-67页
    4.1 引言第43-44页
    4.2 灰色关联分析基本理论第44-50页
        4.2.1 灰色系统理论第44-45页
        4.2.2 灰色关联分析的应用第45-46页
        4.2.3 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原理第46-50页
    4.3 测点数据采集及关联性分析第50-59页
        4.3.1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介绍第50-51页
        4.3.2 应变测点数据采集第51-53页
        4.3.3 测点关联性分析第53-59页
    4.4 监测点应变预警分析第59-61页
        4.4.1 监测点应变预警指标设置第59-60页
        4.4.2 监测点应变预警阈值设置第60-61页
    4.5 实例分析第61-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5.1 主要研究结果第67-68页
    5.2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作者简历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机构结构自动分解理论及其应用
下一篇:功能可恢复式预制节段拼装箱梁桥长期性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