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艺术风格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成长之路 | 第14-20页 |
2.1 家学熏陶 | 第14页 |
2.2 以古为师 | 第14-17页 |
2.3 求学经历 | 第17-18页 |
2.4 生活感悟 | 第18-20页 |
第3章 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题材特征 | 第20-45页 |
3.1 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探索阶段 | 第20-22页 |
3.2 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主题系列 | 第22-32页 |
3.2.1 亲朋好友的形象刻画 | 第24页 |
3.2.2 少数民族人物题材描绘 | 第24-27页 |
3.2.3 生活片段的记录 | 第27-30页 |
3.2.4 波臣画派对罗寒蕾绘画创作的影响 | 第30-32页 |
3.3 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翻新重塑 | 第32-45页 |
3.3.1 亲子主题的温馨 | 第32-34页 |
3.3.2 女性写真的柔美 | 第34-36页 |
3.3.3 翻绘重塑的精致 | 第36-38页 |
3.3.4 改绮费丹旭对罗寒蕾绘画创作的影响 | 第38-45页 |
第4章 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新突破 | 第45-56页 |
4.1 构图的新颖独特 | 第45-47页 |
4.1.1 图幅的形式多样 | 第45-46页 |
4.1.2 画面的分解重组 | 第46-47页 |
4.2 色彩的本体回归 | 第47-50页 |
4.2.1 色彩的简化和重组 | 第48页 |
4.2.2 色彩的对比和取舍 | 第48-49页 |
4.2.4 色彩薄中见厚 | 第49-50页 |
4.3 线条的内外兼修 | 第50-51页 |
4.4 肌理的丰富表现 | 第51-56页 |
4.4.1 渲染和白描技法结合 | 第53-54页 |
4.4.2 写意与工笔技法结合 | 第54-56页 |
第5章 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的画境之美 | 第56-60页 |
5.1 空白灵动之美 | 第56-57页 |
5.2 虚实互映之美 | 第57-58页 |
5.3 自然和谐之美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