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居环境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机理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3 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 1.3.1 人地关系理论 | 第11页 |
| 1.3.2 人居环境理论 | 第11-13页 |
| 1.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 1.3.4 生态城市理论 | 第14页 |
| 1.4 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 2 研究设计 | 第19-26页 |
| 2.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2 研究路线 | 第20-22页 |
| 2.3 研究数据 | 第22页 |
| 2.3.1 数据来源 | 第22页 |
| 2.3.2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 2.4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2.5 指标体系 | 第23-26页 |
| 2.5.1 构建原则 | 第23页 |
| 2.5.2 指标描述 | 第23-24页 |
| 2.5.3 指标体系 | 第24-26页 |
| 3 城市人居环境的时间分异特征 | 第26-32页 |
| 3.1 总体趋势 | 第26-27页 |
| 3.2 阶段性差异特征 | 第27-28页 |
| 3.3 离散程度特征 | 第28-29页 |
| 3.4 分类特征 | 第29-32页 |
| 4 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 | 第32-41页 |
| 4.1 区域分异性特征 | 第32-38页 |
| 4.2 “屋脊”式空间结构特征 | 第38-39页 |
| 4.3 “双核”“三元”式空间分异特征 | 第39-41页 |
| 5 城市人居环境的系统分异特征 | 第41-45页 |
| 5.1 系统总体分异 | 第41-42页 |
| 5.2 系统时间分异 | 第42-43页 |
| 5.3 系统区域分异 | 第43-45页 |
| 6 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分析 | 第45-56页 |
| 6.1 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因素 | 第45-49页 |
| 6.1.1 城市的自然地理要素 | 第45-47页 |
| 6.1.2 城市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 | 第47-48页 |
| 6.1.3 医疗与教育的推动 | 第48-49页 |
| 6.2 驱动机理分析 | 第49-54页 |
| 6.2.1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第49-50页 |
| 6.2.2 供给侧与需求侧要素 | 第50-53页 |
| 6.2.3 城市人居环境的主体 | 第53-54页 |
| 6.3 小结与建议 | 第54-56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56-59页 |
| 7.1 结论 | 第56-57页 |
| 7.2 创新 | 第57页 |
| 7.3 讨论 | 第57页 |
| 7.4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