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垫层桩箱基础水平及低周循环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概述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垫层隔震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水平荷载下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水平循环荷载下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2 带垫层桩箱基础试验设计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模型试验 | 第18页 |
2.3 试验概况 | 第18-25页 |
2.3.1 试验土样 | 第18-21页 |
2.3.2 模型箱、沉箱及桩模型 | 第21-23页 |
2.3.3 数据采集系统 | 第23-24页 |
2.3.4 DIC技术及数字图像技术原理 | 第24-25页 |
2.4 试验加载与终止条件 | 第25-26页 |
2.4.1 试验加载 | 第25页 |
2.4.2 试验终止加载条件 | 第25-26页 |
2.5 试验过程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带垫层桩箱基础水平静载模型试验 | 第28-50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试验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3.3 试验设计 | 第29-31页 |
3.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43页 |
3.4.1 荷载位移曲线 | 第31-33页 |
3.4.2 桩土应力比分析 | 第33-34页 |
3.4.3 桩身内力分布特征 | 第34-43页 |
3.5 垫层破坏模式图像数字化分析 | 第43-47页 |
3.5.1 特征颗粒水平位移路径 | 第43-45页 |
3.5.2 垫层土体水平位移场 | 第45-46页 |
3.5.3 土体颗粒移动 | 第46-47页 |
3.5.4 垫层土体剪切带 | 第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4 带垫层桩箱基础水平低周循环模型试验 | 第50-58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试验设计 | 第50-51页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4.3.1 低周循环加载对基础水平刚度影响 | 第51-52页 |
4.3.2 垫层厚度对基础循环加载影响 | 第52页 |
4.3.3 循环次数对基础循环加载影响 | 第52-53页 |
4.3.4 循环幅值对基础循环加载影响 | 第53-54页 |
4.3.5 带垫层桩箱基础水平荷载分配规律 | 第54-55页 |
4.4 图像数字分析 | 第55-56页 |
4.4.1 循环加载对土体位移场影响 | 第55-56页 |
4.4.2 循环加载下垫层水平位移分布 | 第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