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9页 |
1.1 烟草赤星病简介 | 第13-15页 |
1.1.1 烟草赤星病病原 | 第13页 |
1.1.2 烟草赤星病病症 | 第13-14页 |
1.1.3 烟草赤星病的防治 | 第14页 |
1.1.4 抗赤星病品种研究 | 第14-15页 |
1.2 烟草抗赤星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1 烟草抗病防御机制 | 第15页 |
1.2.2 烟草抗病生理变化 | 第15-16页 |
1.2.3 防御酶与赤星病抗性的关系 | 第16页 |
1.2.4 抗病蛋白(CaM)与赤星病抗性关系 | 第16-17页 |
1.3 烟草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4 烟草抗赤星病QTL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内容 | 第18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抗赤星病主效位点进一步验证及区间缩小 | 第19-2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1 群体构建 | 第19页 |
2.1.2 赤星病菌株 | 第19-20页 |
2.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1 链格孢菌孢子悬浮液制备 | 第20-21页 |
2.2.2 赤星病接种 | 第21页 |
2.2.3 赤星病病级调查 | 第21页 |
2.2.4 供试材料全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1页 |
2.2.5 SNP位点MassArray质谱检测 | 第21-22页 |
2.2.6 遗传图谱作图及目标性状定位 | 第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页 |
2.4 讨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烟草抗赤星病主效目标区段内基因信息比对 | 第24-28页 |
3.1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3.1.1 抗赤星病主效目标区段内基因信息分析方法 | 第24页 |
3.1.2 基因序列差异比对分析方法 | 第2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3.2.1 抗赤星病主效目标区段内基因信息汇总 | 第24页 |
3.2.2 烟草赤星病抗感品种间基因序列差异比对分析 | 第24-26页 |
3.3 讨论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烟草抗赤星病主效区段内基因表达量检测分析 | 第28-35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4.1.2 仪器和试剂 | 第28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28-31页 |
4.2.1 试验样品准备 | 第28页 |
4.2.2 烟草总R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4.2.3 cDNA第一条连的合成 | 第29页 |
4.2.4 引物设计 | 第29-30页 |
4.2.5 荧光定量分析 | 第30-31页 |
4.2.6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4.3.1 总RNA质量检测 | 第31页 |
4.3.2 cDNA质量检测 | 第31页 |
4.3.3 RT-PCR检测基因表达 | 第31-32页 |
4.4 讨论 | 第32-35页 |
第五章 VIGS技术高通量筛选烟草抗赤星病基因 | 第35-45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35页 |
5.1.2 试验载体 | 第35页 |
5.1.3 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36-39页 |
5.2.1 种子消毒及播种 | 第36页 |
5.2.2 VIGS载体构建 | 第36-39页 |
5.2.3 载体TRV2-NitabX转化农杆菌 | 第39页 |
5.2.4 农杆菌浸染的VIGS接种方法 | 第39页 |
5.2.5 荧光定量基因沉默效率检测 | 第39页 |
5.2.6 沉默植株抗病性检测 | 第3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5.3.1 VIGS载体构建 | 第39-40页 |
5.3.2 阳性对照验证VIGS沉默体系 | 第40-41页 |
5.3.3 基因沉默的效率检测分析 | 第41页 |
5.3.4 基因沉默后植株抗病性筛查 | 第41-42页 |
5.4 讨论 | 第42-45页 |
5.4.1 本氏烟草的赤星病研究 | 第42页 |
5.4.2 利用CRISPR技术进一步探究基因功能 | 第42-43页 |
5.4.3 VIGS技术和CRISPR技术对赤星病研究的对比 | 第43-45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45-47页 |
6.1 结论 | 第45页 |
6.2 创新点 | 第45-46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